当代大陆电视青春剧“青年形象”研究(2)
电视连续剧为了吸引观众,拥有高收视率,可以夸张也可以虚构人物,但剧中的人物生活在校园里却做着与学业无关的事情,并且最后同样收获了成功的果实。如果有观众误以为剧中情景是真实可靠的,且加以模仿,那么这些青年形象可就是造成畸形价值观的帮凶。
三、爱情至上的青年形象
爱情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青春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一观点在都市言情剧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裸婚”这一新兴的结婚理念为主题的都市言情剧《裸婚时代》可谓是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关注,剧中的男主角刘易阳是位北京小伙子,他没房、没车,但是拥有一颗爱女友到老的心。而他的女友童佳倩是位地地道道的大小姐,衣食无忧,以她的自身条件,绝对可以找到比刘易阳好的男友一起步入婚姻殿堂。但是他们两个人一边选择了爱情,一边却为了生活苦苦打拼。看似是为了美好未来在共同奋斗,实则是因为“爱情至上”的念头而偿还苦果,最后还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分道扬镳。
随后,又有一部都市言情剧登场,那就是《北京爱情故事》。这部连续剧可谓是集合了爱情、亲情、友情,也融合了青年奋斗的情景。但剧中各个人物都是因为爱情才有了彼此间的联系,才有了奋斗,才有了接受现实的无奈。《北京爱情故事》中有一位比较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她叫林夏。林夏是一位时尚杂志的小编,明艳活泼,敢爱敢恨,她从大学时期就疯狂地爱着富二代程峰,而程峰是位花花公子,最终虽安定下来,但对象并不是林夏。此剧的开头便是林夏在高楼的楼顶上想要以跳楼来唤醒程峰对她的爱,从中我们就可看出,林夏一位适龄女性,拥有稳定工作,但却选择为爱痴狂,甚至为爱情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做法在偶像言情剧中的确惹人怜惜,但放在现实生活中,无疑不是让人鄙夷的行为。
没错,言情剧就是要讲爱情,但为了刻画爱情而去塑造人物,必然使人物的行为、形象趋于虚假、不真实。好的言情剧应该教会观众如何对待情感,取这些青年人物形象只会造成对爱情的错误理解、判断,最后做出错误的行为。
四、乡村青年形象
目前,大陆乡村题材的青春剧不多,但《乡村爱情》却炒火了乡村题材的青春剧。2006年,《乡村爱情》第一部播出,2008年的时候,央视首轮播出了《乡村爱情2》,当时平均收视率为8.46%,此剧最高收视率达11.62%,超过了《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在乡村题材的连续剧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乡村爱情》却掀起了收视狂潮,赵本山的名人效应是一原因,除此之外,此剧内容朴实丰富、语言幽默,剧中人物均为个性鲜明、实在的“新农民”形象,这些也是提高收视率的重要因素。
《乡村爱情故事》(原名《乡村爱情3》)于2010年三月在央视一套热播,单集最高收视率为8.34%。虽说是相当不错的收视成绩,但明显不及创下收视记录的《乡村爱情2》。为何会产生此种变化?究其原因,大概是农村题材的青春剧背后存在种种不足:人物形象太过理想化,剧中所展现的农村青年几乎与现代都市没有太大关系,他们生活在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他们有朴实温馨的农家小院,爱情也是平平淡淡的,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生活也愈来愈好。
然而,在现实中,农村青年的生活并没有电视剧里所呈现的那般美好。现阶段,大陆农村经济水平还较为低下,大多农民的生活还并不富裕,仍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或许遭遇恶劣的天气,没有了丰收的果实,新年都不曾过好。年轻人心中必定是挣扎过才放弃了都市对他们的诱惑,选择留在农村,但生活在农村也有压力和苦恼,这些压力和苦恼甚至关乎全家人的生活。三部《乡村爱情》所呈现的农村青年,每一个都朝气蓬勃,乐观开朗,但实际上并不符合农村青年的美化,却是一种对农村青年的异化。同样的,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城市青年,对农村青年形象和农村生活产生了误解。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