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人类与环境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7 17:1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惠俊虎
分享到:

 

  人类生存与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却被人类任意践踏。我们痛心地看到,人民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给大自然乃至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据统计,世界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水约4000多亿吨,二氧化硫废气达到1.5亿吨。全世界有10亿人口饮用被污染的水,大气污染形成的酸雨酸雾使数以万计的湖泊酸化而“死亡”,全球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由于土壤酸化正以每年2000多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全世界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已达40多亿公顷,遍及100多个国家,而且正以每年沙化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展,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形成的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的恶化,已经投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这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自我拯救。近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许多城市都已严格规定了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并加强检查力度。一些城市的新闻机构还按时报告空气质量状况或发布空气质量日报,以使人们能清楚地了解生活环境的状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如上海城市的环保口号——让上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衡量空气质量的三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也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措施。我们知道,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是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所以垃圾资源化、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要课题之一,化学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化学新课程已把“垃圾资源化”作为课题编入教材,让学生亲身体验变费为宝,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一举两得。

  世界其他国家在环保问题上也非常重视。2003年,通过美国环境改善委员会和绿色化学协会等多方的努力,美国化学会加入了每年4月22日举行的庆祝世界地球日活动,这是一年一度“化学家庆祝地球日”活动的开始。美国化学会每年纪念“世界地球日”的活动都严格遵守“化学家庆祝地球日”活动章程,通常围绕4个方面的话题(水,空气,植物/土壤,循环利用)确定一个年度主题。如2003年“化学树(Chemical Tree)”2004年“你了解水吗?(What do you know about H2O),2005年“无处不在的空气(Air,here,there,everywhere)”,2006年“土壤探秘(Dig it (soil)!)。为了使公众掌握回收可循环利用物质的有关步骤,2007年美国化学会确定了“循环利用——化学可以做到!(Recycling—Chemistry Can!)”的年度主题。美国化学会每年所设计的操作简单、紧扣年度主题的化学实验活动已成为化学家庆祝世界地球日活动中的重要项目。

  保护环境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使融化的冰川,泛滥的河水,污浊的空气,枯瘦的森林,流失的土地,呻吟的地球这些严重的现象赶快消失吧!

  参考文献:

  [1] 张守林.2007年美国化学回世界地球日化学实验活动述评.化学教育,2007,(12):P54

  [2] 徐月新.化学教学中生态人格的培养.化学教育,2007,(12):P3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