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网络社交游戏多重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5 17: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努尔丁·祖农
分享到:

 

  【摘 要】为了考察网络社交游戏现状,本文从SNS网站提供的网络社交游戏服务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我国网络社交游戏发展特点,并重点分析了网络社交游戏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社交网站;网络社交游戏;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4;G206.2

  一、引 言

  近年来,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的用户规模呈现指数级的增长。SNS网站发展非常迅速,获得了广泛使用并且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网站排名公司Alexa提供的数据,著名SNS网站Facebook仅次于Google,已成为访问量排名全球第二的网站。伴随SNS网站的流行,网络社交游戏走进了网络世界,并且与网络中的社交圈子的完美结合,使社交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猛。

  二、网络社交游戏

  社交游戏(Social game)又名插件游戏,英文全称为Social Game,是一种运行在SNS社区内,通过趣味性游戏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社交游戏交流的互动网络软件。网络社交游戏的发展得益于SNS社交网络的流行(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网络服务),帮助人们在互联网环境中搭建和维护社会关系网络。大量SNS网站不断涌现,积累了为数众多的用户,并出现了像Facebook这样的社交巨头。而社交游戏是在SNS网站中过互动娱乐方式增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游戏。网络社交游戏是网页游戏与社交网站结合的产物,它依托大型SNS网络社区,游戏操作简单,强调好友之间的互动,兼具大型网络游戏的特点,一般有详细完整的情景设定与游戏规则。与传统大型网络游戏不同,网络社交游戏基于Web技术,依赖于SNS提供的开放平台接口OpenAPI,是一种属于基于浏览器内核的微客户端游戏。仅需打开浏览器,点击即可直接游戏,极为方便快捷,因而受到上班族白领的青睐和追捧。

  三、社交网络游戏相关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游戏类型,网络社交游戏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也吸引着一些研究者的目光。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研究社交网络游戏的书籍,但很多著作中已经涉及一些相关的内容,比如著名传播学者[美]保罗·莱文森的近期作品《新新媒介》、[美]大卫·柯克帕特里克撰写的《Face book效应》、[美]朱丽亚·盎格文著作的《谁偷了My Space—被社交网络改变的疯狂世界》等。

  近年来,国内外均出现了一些针对该主题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集中于技术开发,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几个方面,尚未形成一定的系统。

  (1)技术开发角度。该角度主要研究以技术为支撑游戏产品的设计,探讨了例如功能设计、界面开发、软件体系结构等方面。顾林,唐昭琳采用应用开发框架技术,提出一种可复用的社交网络游戏应用枢架,可以有效减少底层关键技术的重复开发。夏洪刚结合了技术接受模型(TAM)。网络外部性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以“开心农场”为例,对网络休闲游戏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2)心理学角度。探讨用户在参与网络社交游戏过程中的心理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就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岳牧蓉等7以台湾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学生人格特征对Facebook游戏使用的影响。叶莉芳和江志玉通过对3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大学生使用实名制社交网站的心理动机由六个维度构成,即好友联络动机、自我展示动机、互动娱乐动机、扩大交际动机、信息获取动机、休闲享受动机。

  (3)社会学角度。该角度探讨网络社交游戏对社会规范造成的影响,特别是用户隐私泄漏,用户诚信缺失等负面效应。Nazi等针对社交网络游戏情境中的虚假用户资料进行研究,发掘了真实资料和虚假资料的特征集之间的差异,对检测社交网络中的虚假身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吴浩通过对120位“开心网”的用户进行调查,分析了社交网络游戏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分析原因和探讨对策。

  (4)传播学角度。从虚拟社区的视角出发研究人际交互的规律。范小青认为网络社交游戏增强了朋友间的人际交往,扩大了交友圈,游戏中的人际互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的社会资本。国外学者MckYee(2006)在其网络游戏的动机研究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得出用户进行网络游戏的动机可分为三个大类:成就、社交、沉浸。孙慧分析了社交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传播模式,并研究了参与者在游戏中的人际传播状况对其现实人际传播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四、网络社交游戏发展现状及趋势

  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机构eMarketer发布的研究显示:全球社交性游戏收益规模2009年仅为8600万美元,2011年增长为6. 39亿美元,2012年的规模为8.26亿美元,到未来2014年整体的收益预估为15. 26亿美元。从全球视角来看,Zynga无疑是目前排名第一的社交游戏公司。中国的SNS平台基本上按照Facebook的基本框架发展起来的,但这些网站的用户定位更加明晰,人人网(前校内网)定位于学生群体、开心网定位于白领阶层。以中国国内视角来看,游戏业被列为文化部“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到2015年,游戏产业市场收入的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但是,在这些华丽的数据背后,社交性游戏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瓶颈:游戏同质化严重、生命周期短暂、用户流失率高、付费比率低等问题都困扰着社交性游戏的开发商、运营商。与生命周期长达5-7年的大型多人网络游戏(MMOG)不同。目前网络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相当短,一般只有6个月。

  如何提高社交性游戏用户的顾客忠诚度已然是网络社交游戏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成为每个游戏开发商在提升身竞争优势时不得不攻克的一个难题。而拥有一个开放性极强的社交平台,跨越PC和移动两端,则具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不是偷菜失去了观众,而是平台不够开放不够跨越。其实一个开心农场的关闭不能代表社交游戏的终结。在移动游戏中加入社交属性以及平台化网络游戏向移动终端的转移,能够提升用户黏性、提高游戏产品的用户留存度、以及丰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社交网络的不断扩大,为网络社交游戏的下一轮增长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同时,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回在网络,多媒体表现,平台融合等当面给网络社交游戏带来极大的提升和便利。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基于云技术等数据互通的支持,网络及移动通讯间跨平台数据互通成为发展的首要方向,这将进一步体现网络游戏运营商的价值和作用。二是,产品竞争更加激烈。成功运营的游戏在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一方面是吸引新旧玩家延长自身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是提升游戏的互动体验。这就说明缺乏品质和创新点的网络社交游戏将被挤压,难以维持。三是,游戏产品研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播载体”更新的,更是对互动传播模式的冲击,使得时时在线、社交性传播、信息个性化聚合等成为新的传播模式和开发理念。网络社交游戏的迅猛发展,吸引了社交平台运营者们,它正发挥着打开社交网站新盈利渠道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林,店昭琳.一种可复用的社交网络游戏发框架设计[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4):479-482.

  [2]孙慧.社交网络游戏参与者的人际传播研究—以农场游戏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10:55-58.

  [3]范小青,薛松岩,莫森,等.社交网站偷菜游戏的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研究[J].中国出版,20l0(23):66-70.

  [4] Nick Yee. Motivations for play in online games [J].Cyber Psychology &Behavior,2006,Volume 9,Number 6:772-775.

  [5](美)简·麦戈尼格尔.游戏改变世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