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负面心态成因分析及营造健康心态路径研究
摘 要: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关键词:社会心态;焦躁;健康心态,利益诉求;民生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2-0114-03
社会心态“是指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公识和社会价值的总和。”[1]社会心态是公众舆情的晴雨表,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一方面,当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处于调整阶段,在诸利益冲突中,社会心态易于波动。另一方面,如同关注民心、民情、民意一般,社会心态亦进入官方视野,成为当下社会性词汇之一。在此情景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之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基于此,本文将笔端投诸时下社会心态。
一、焦躁: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要表现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人心态整体比较朴素、单纯。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由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古老的中国又重新焕发生机,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提升。国人目睹着开放,经历着改革,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生活水准得到极大提升。
物质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准提升了,是否就意味国人就生活于幸福之中呢?社会心态就趋于正态?事情远没那么简单,物质条件的提升与幸福感的体认强度并不同步。并不直接对应客观经济条件,社会心态是主体对客观经济条件的一种主观体验、感受。所以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社会心态亦已迥异于当初的朴素、单纯。
时下社会心态总体而言,趋于理智乐观、激昂向上。民众普遍对公平有期待,对正义有期盼,对未来有信心。与此同时,不可回避的是当代社会心态亦存在着负面、负态走向,有学者列举了当下中国八种不良心态,浮躁就名列首位[2]。因此,若形容当前国人的负面情绪,首要的非“焦躁”莫属。
焦躁情绪,不可避免地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
第一,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疏远,相互间不信任。传统中国是个熟人社会,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僵硬体制,人们被牵制于某地,很难自由流动,故人与人相互熟识,人际关系相对融洽。改革开放后,受经济利益驱动,世代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开始离乡背井,通过打工、读书或其他途径涌向城市。据相关人士对北京等七市市民的调查,我国2011年总体社会信任程度得分为59.7分,已进入了“不信任”水平[3]。生活于不信任的社会境遇中,人们感觉自己生活于裸露的环境中,缺乏基本的归属感、安全感;犹如处于沙漠之中,自己孤立无助。个体间的不信任,传导于社会,社会传染着不信任。忽悠成为社会流行性词汇,正如政府在解释相关事件时,频现“有关部门”,此叫老百姓如何信任政府;“三鹿”奶粉事件,此叫老百姓如何信任商家;“彭宇”事件,此叫老百姓如何信任陌生他人。
第二,表现为人们压力大,不安全感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物质条件的贫乏,老百姓对生活的向往仅停留在温饱层面。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极大改善,老百姓原先的生活向往实现了,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此并不意味人们就此过上幸福的生活。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压力陡增。其一,需求层次的提高。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衣食等欲求只是生理欲求,而其上更有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生理、安全属于低层次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属于高层次需求。改革开放后,衣食及安全等低层次需求自然基本得到满足,可社交、尊重等需求尚在满足的过程中,更勿论自我需求。在这些需求尚未得到完全满足的情形下,压力自然陡然而生。其二,攀比心的诱导。原本皆生活于贫困之中,故大家皆心态相对平和,忍受着物质生活的匮乏。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身边的例子,媒体的渲染,攀比心理油然而生,压力亦随之而来。
第三,心态波动,易于失衡。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中国从原本封闭性社会进入开放性社会。在开放性的社会中,一方面赋予人们更多选择机遇、余地,另一方面亦带来了竞争。时下中国可谓是个竞争性的社会。竞争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商业到工业,从上学到工作,人们无处不面对竞争。竞争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的社会资源尚处于相对匮乏阶段,特别是优质资源,如优质学校、宽敞住房、优厚的报酬等。在竞争过程中,难免心态易于失衡。竞争的结果更搅动人的心灵。有竞争,就有成功,有失败。在无社会调节心理机制的状况下,胜利者不禁傲慢、骄横,失败者心态难免失落、落寞。更遑论,在世人的心目中,并不是所有的竞争皆是公平、公正的竞争,竞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潜规则。如网上一再爆料出“人情招聘”、“世袭招聘”、“萝卜招聘”,甚至一向严肃的高考,亦爆料出所谓定向招生中的贿选。
二、社会转型期:焦躁社会心态出现的原因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在原本僵化体制再无法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压力下,古老的中国才开启改革开放之门。旧的体制正在解体,新的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即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根本特点就是其不稳定性,这是形成社会焦躁心态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