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南宁城市交通需求引导城市交通规划的探索(2)
而在伦敦,立体化城市交通体系对于这座国际化大城市起到了核心作用。在伦敦,地铁线路像蜘蛛网一样贯穿城市的四个方向,人们也习惯于地铁出行,每天使用地铁出行的人数达到300万人。与此同时24小时工作的地面交通——公共汽车也为市民出行带来便捷。地铁、公共汽车和火车组成的铁三角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说伦敦的立体化交通规划对于人们的交通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南宁,公共交通需寻求转变,引导人们乐意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就必须解决公共交通的换乘问题及服务质量问题。目前南宁的地铁和地面公交正在逐步改善中,六条地铁线路的规划,从本质上会极大改善交通的拥堵。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南宁现有的公交站点和规划中的地铁站点相隔并不很远,重复的站点规划,不一定会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反而会因为过大的分散客流量,导致公共交通系统达不到预期的运营效率。考虑到地铁运行速率较快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设想:(1)以路面公共交通为辅,轨道交通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步减少一部分现有公交站点,且站点规划应尽量避免与地铁站点的重复,同时公交路线的设置应该定位在解决城市重要区域的连接问题上,如将地面的部分交通流从人口密集区转移到地铁站、火车站、长途公共汽车站等,使各类交通工具形成高效的运输网络。(2)地铁线路的站点之间路线适度拉长,站点应主要设置在人流量密集的地区如商业中心朝阳广场、学生密集区大学东路等,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2.注重低碳环保。2012年6月,主题为“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山清水秀的桂林召开。15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通过学术研讨,寻求应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各类挑战的策略,充分显示了国内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碳排放量居各类行业的前列。因此低碳环保的交通规划理念应该得到重视,并在实际中有突出体现。早在2003年英国政府曾发表了《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交通”,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低碳交通指的是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德国巴黎建立的绿色交通系统结构:轨道交通、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响应了这一发展模式,该城市倡导的可持续交通理念也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德国制定了一系列主导措施,使公共交通比私人汽车更具有吸引性。这些措施包括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相配合、建立城市步行街、合理使用汽车等。德国城市低碳环保的交通策略启示我们,城市交通应该是多种交通方式相协调,全面合作的发展模式。南宁以绿城著称,也积极在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在2013年9月22日,中国的“无车日”里一次性投放了100辆天燃气公交车,充分显示了对环境保护的认可。
3.应用智能系统进行管理。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发展方向逐步向智能交通系统(ITS)转变。智能化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有效集成并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除了大众比较熟悉的电子警察、交通灯信号控制等方面外,还包括城市道路的交通数据采集和处理、交通视频监控、闯红灯监控、交通诱导、中心决策指挥等多个方面内容,具有准确性高、效率高、服务性便捷的特点。另外,通过科技手段向驾驶员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和拥挤、事故状况,能及时分散交通在空间上的需求。德国柏林的地铁控制中心,使用了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在获得列车运行的各种参数的同时,可以控制安装在不同部位的摄像头、显示牌及广播系统。一次性投入成本虽高但便捷的系统节约了巨大的人力成本,还为高效运转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南宁现行交通状况而言,地铁的智能系统暂时还不能实现,但是对于利用公交出行的大众而言,建立公交电子倒乘系统却是当务之急。当前公交出行虽然普遍,但是各项服务质量和发达省会城市相比仍然有待提高。电子倒乘系统提供了发车间隔时间、运行时间等实时参数,为人们出行提供明确的出行方案,节约了等车的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公交出行需求。
三、关于南宁市交通治堵的研究设想
基于上述问题的出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从交通拥堵的源头来进行分析,即交通的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研究解决交通拥堵办法。
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而国外成熟的交通规划理念通过在实践中被认为是有效地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难题。它们的发展都遵循如下程序:大规模建设道路基础设施—发展轨道交通—采取经济措施引导交通需求—回归自行车、步行。我们从南宁当前的实际出发,结合先进的规划理念,认为南宁现阶段治堵的策略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转变交通需求。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南宁市电动车数量已接近100万辆,呈现井喷式增长。在南宁,电动车出行成为大众的重要工具。但理想的出行方式应该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不仅污染小,同时也节约能源。那么转变的方式就应该从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出发,让人们认可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习惯于公共交通出行。
以南宁市西乡塘区为例,大学生群体集中,在校期间能更好地通过宣传教育,改变自己的出行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家人。首先从公交站点来说,相思湖高校新区正在逐步建设中,但途径的公交站点偏少,如广西财经学院相思湖校区站点,途径该站的仅有804、204和805公共汽车。其中前面两站是从市中心朝阳广场开来,后一站是通往西乡塘客运站。从大学生们的作息时间来看,周末是在校学生出行的高峰期,经过一周的学习,利用周末的时间逛街购物、游玩是大家的首选。而公共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大学们出行拥挤成堆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解决这个供需不太平衡、结合公交网络还不发达与学生出行需求的实际,我们通过研究调查,提出如下解决措施:所在地学校与政府建立合作的关系,学校通过举行一系列活动鼓励提倡学生骑自行车出门;政府投入一定的费用,在公交站点设立自行车租赁服务,以刷卡的方式进行租借,价格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确定。通过双管齐下,激励学生利用自行车进行活动。其次,设立完善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对于周围居民而言同样适用。一般公交站点的设置是以居民平均步行10~15分钟为宜,而通过设立完善的自行车租赁服务能缩短到达站点的距离,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再次,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例如可以在公交车上设置wifi,运用智能化交通系统,提高准点率等等。最后,运用经济杠杆对私家车的增长提供制约。如:规划停车泊位的收费、对私家车持有者收取环境保护费等等。
2.改善交通供给。在南宁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会发现,路是越修越宽了,但是交通却越来越堵了。这其中除了与人们的出行需求有关外,还与交通的供给状况有关。根据2012年《南宁综合交通报告》显示公交车辆营运里程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这与政府积极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刚好相左。但是另一组公交车保有量的数据则显示稳步增长,2010—2012年公交车保有量分别为3170标台、3262标台、3560标台,增长率分别为2.9%和9.1%。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供应的不足。这其中的矛盾仍然主要是由道路拥堵引发的运营效率低下有关。如前所述,南宁市已经有五条公交车专用道路,但是实施过程中仍有阻碍。改善交通供给状况就包括切实保证公交专用道路的运用效果。实施方法可以包括公交专用道全程设立电子照相设备,对于抢占车道者实施一定的罚款制度;加强人员管理,不定期在道路进行巡查等等。
改善城市路网密度。路网密度决定一个城市的交通效率。而现在南宁的交通供给过分集中在快速路、主干路、轻轨等高投资的交通设施上,忽略了城市路网的规划建设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的衔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交通通行效率。有分析表明分支道与主干道的比例在5:1及以上是高效合理的路网结构。南宁民族大道作为南宁的核心主干道,承载着重要的交通流量,但是也常常会发生拥堵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出现交通流过大问题时,1000米内的两条主干道之间没有出口来分流过大的交通流,以至于出现持续化的交通拥堵现象。因此,可以从规划改善主干道及相应配套支路来应对交通拥堵的状况。
[基金项目: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关于南宁市交通需求管理的分析”(201311548008)。指导教师:秦艳]
参考文献:
[1] 2010-2012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南宁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3] 许冬琳.漫游国外,看城市交通规划.人民公交,2012,(6)
[4] 丁鹏.基于柏林的公交规划理念寻求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之道—以杭州城市为例.北方经济,2012(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