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与社区参与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6 14:4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潘宏义
分享到: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促使当地百姓自发地参与到乡村生态观光游的组织和管理之中,景区在管理中鼓励更多的社区参与,组成旅游合作社的马队,由主景区游向周边网状游发展,以分流游客的方式把各个景区的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生态流量内,同时,也可以使更多的旅游社区居民受益。

  一、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生态旅游亦被称作绿色旅游和自然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他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基于研究、欣赏和享受风景以及当地的野生动植物和文化特征(历史遗存和现在的特征)等目的到相对没有开发过的或者没有被污染过的自然区域中去旅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旅游开始受到重视,对其研究也进一步拓展。美国生态旅游协会1990年提出的定义为:带有理解文化和环境的自然历史的目的去自然区域旅行,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提供经济机会,使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当地居民。2002年召开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大会所提出的《魁北克宣言》提出了生态旅游的五个标准,即以自然为依托的产品,影响最小化管理,环境教育,为保护事业做贡献,为当地社会做贡献。生态旅游是一种小规模的替代性旅游形式,这种形式既能补充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与当地的自然、文化融为一体;杨桂华等人认为,生态旅游必须符合三个标准: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必须有社区参与。

  以上一些学者和机构的研究表明了生态旅游的本质特性:首先,生态旅游目的地是相对没有被干扰或者没有被污染的自然区域,要尊重当地自然和社会生态的完整性,因而生态旅游是一种规模较小的、高层次的旅游。其次,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要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因此,是独具特色的可持续的旅游。

  二、老君山黎明旅游业与社区发展

  丽江市玉龙县黎明傈僳族乡位于丽江市玉龙县西北部,是2005年玉龙县深化农村机构改革中由原金庄乡和黎明乡撤并并新组建成立的一个乡,全乡幅员面积700.90平方公里,其中240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区域是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为国家地质公园。乡镇府所在地距市区93公里,东与石鼓镇、石头乡相邻,南与怒江州兰坪县相连,西与巨甸镇、鲁甸乡相连,北与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隔江相望。人口有1.5万,有傈僳、纳西、汉、白、彝、普米、藏、苗等民族,傈僳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是玉龙县唯一的傈僳族乡。境内,由海拔1800m的金沙江田园至老君山主峰洁莱雪山顶的4453m,地质状况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尽管撤区建乡后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地覆天翻的历史性成就,但在横向比较上仍显得极为滞后,极为不平衡,尚有30%的人口起伏于温饱线上下,10%的人口至今未解决温饱,处于绝对贫困状态。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拓展,丽江旅游业“一体两翼,东西两翼齐飞”的旅游开发战略把丽江老君山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推向历史前台,成为丽江旅游业“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新力军,带动了老君山遗产地的保护与发展。旅游者由2003年的633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9809人次,增加31倍,旅游收入由2003年的142975元增加到2012年的4101557.41元,增加28.7倍。

  黎明村是老君山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最前沿。位于该村中心地段的红石街即是景区开发建设的窗口,该村历年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都紧紧地围绕旅游开发的总趋势,包括民居、产业、集镇、文化等基础工程的规划都紧扣黎明村未来接待游客、交流文化、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奔小康的历史进程的需要。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