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刍议大型地下商场火灾的排烟方法(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14 15:5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孙力
分享到:

 

  2.2 利于贵重物资的疏散与提高灭火效率

  大量烟气排出,使商场的能见度提高,商场内固定燃烧空间的温度有所降低,利于消防人员较快速的疏散贵重物资,并对于灭火所需的设施可以较容易的送至火场内使用,同时,也利于消防队员及时发现着火点,迅速扑灭,提高灭火效率。

  2.3 有效降低火势蔓延的速度,减少火灾损失

  随着高温烟气排出,外部的冷空气进入,使得燃烧的固定空间内的温度降低,火场温度的降低,使得火势蔓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降低了火势蔓延的速度,从而减少火灾损失。

  2.4 通过改变排烟方式,改变火势蔓延的方向,以便于快速灭火

  通常情况下,烟雾蔓延的方向,其浓烟多,温度高,往往就是火势蔓延的方向,所以,在进行烟雾排放时,可以考虑此原则,适当改变烟雾蔓延的方向,使其蔓延途径尽量远离贵重物品存放区与人员密集区,这样就可以保护护人员和贵重物资,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灾损失,也为火灾扑救赢得时间。

  3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排烟的方法

  大型地下商场由于其空间在地下,往往通过门通往外界,没有其他窗户与外界相连接,这使得地下商场空间内的空气流动性较差,若发生火灾,其内部发烟物质又多,将使得浓烟很难排出。在这种环境下,排烟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利用排烟口、出入口自然排烟;二是利用机械设备排烟,如喷雾水排烟,高倍数泡沫排烟等;三是强行凿洞排烟等。由于现在的大型地下商场有设计空间大、跨度大等特点,发烟物质又较多,多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排烟,而且排烟区域以设在人员逃生量大的出口。

  4 大型地下商场火灾排烟时的注意事项

  结合前面讲到的火场排烟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实际扑救中,进行排烟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4.1 进行营救与灭火的消防部门,在到达地下商场火灾事故现场时,要与起火单位做好沟通,起火单位的管理或技术人员要告知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一些对于灭火排烟有效的途径、方法等,双方需共同商量灭火事宜,根据起火单位的实际情况,尽快确定灭火、排烟方法,并组织实施。

  4.2 确定排烟灭火方法后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排烟的实际进行,进行防御与布署,防止火势蔓延或扩大。首先,利用开启门、窗的方式排烟,在进行门窗开启时,注意用雾状水流做掩护,防止爆燃的发生。其次,对于高温烟气排放过程中所经过的各处,均需做好喷射水准备,防止此过程中有火势蔓延。最后,对于排出的高温烟气区域,要做好防御,防止给楼上建筑物或其他邻近建筑物造成损伤,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造成损失。

  4.3 对于担任排烟工作的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劳动防护用品,保证自身安全。尤其对于下到地下建筑物内部的员工,必须穿隔热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保证能够呼吸新鲜空气,防止窒息。必要时,还要用喷雾水枪做掩护,防止受伤,同时,还要保证通信畅通,可以使用信号很强的对讲机,保证随时与工作人员沟通,发现危害或异常可以随时处理,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编公安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业务培训教材(试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2]杜红.防排烟工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