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岜沙苗寨生态足迹的思考(2)
2.3 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
当一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ED);反之,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表现为生态盈余(ES)。生态赤字反映人类负荷超过自然生态承载力,区域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生态盈余反映人类处于自然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区域处于相对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公式如下:
ES(ED)=EC-EF
其中,ES为生态盈余,ED为生态赤字。
3 岜沙苗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
根据换算,2009年末岜沙苗寨农用地面积1828hm2,其中耕地70.8hm2、林地1066hm2、草地527hm2。根据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岜沙苗寨人均拥有的各类生物生产面积分别乘以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可得生态承载力。不同土地类型的产量因子分别为:耕地1.66,草地0.23,林地0.91,水域1,化石燃料用地0。该安置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亚热带气候,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糯米、小米、高粱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西瓜、椪柑、茶油、棕油等;用材林以杉木、楠木为主;经济林以柑橘、竹子为主;畜牧业以养猪、牛、羊、鸡等为主。岜沙苗寨2009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2表3。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岜沙苗寨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197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67hm2,扣除12%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为0.0788hm2,可利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779hm2,生态赤字等于人均生态足迹减去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191hm2。从表2中可以看出耕地生态足迹占到全部生态足迹的69% ,这表明该地区的耕地资源十分紧张;林地、草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的供给也不容乐观,化石燃料用地的供给为零。各类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生态赤字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水域和化石燃料用地。该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对外贸易量较小,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只能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的不足。从表3看出2009年岜沙苗寨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结构中耕地和林地资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占到人均生态供给总面积的93%,其他土地类型的人均供给总面积大约是人均生态供给总面积的7%。由此可以看出,用于村民消费的可供给的生态空间类型结构极为单一,调整岜沙苗寨的产业结构十分必要。
4 岜沙苗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由岜沙苗寨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结构和生态承载力对比可见,岜沙苗寨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结构中耕地和林地资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占到人均生态供给总面积的93%,其他土地类型的人均供给总面积大约只是人均生态供给总面积的7% ,用于村民消费的可供给的生态空间类型结构极为单一,而岜沙苗寨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只占整个土地面积的62.2%,其中尤以耕地面积为最少,因此,依靠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只会更加消耗本来就稀缺的自然资本存量,调整岜沙苗寨传统的产业结构对于缓解生态承载力负担十分必要。岜沙民族文化十分丰富,发展民族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开发有利于改变岜沙单一的产业结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最严重的人类影响是游客踏踩、乱扔垃圾、乱拔植物、乱挖草皮,这样会加剧村寨生态环境及植被的破坏。生态赤字型民族村寨不可加重民族村寨居民生活区的生态负担,旅游开发区域需要合理规划,将游客活动中心规划在居民生活区域之外,限制游客的活动范围,制定旅游路线,达到民族旅游村寨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和谐统一。目前,岜沙苗寨绝大多数农户仍然使用老式炉灶砍伐木材做饭、烧水,热效率低,致使木材消耗量大,应尽快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大幅度减少木柴消耗。旅游者进入村寨导致人均生态足迹扩大,而在林地资源人均生态承载力有限的状况下减少能源的生态占用显得非常必要。调整能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二是在农户中推广节柴灶,减少薪材的使用量;三是发展沼气,从而有效地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居民和分散接待、管理设施提供廉价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化害为利,减少部分垃圾处理的难度,节省成本。
参考文献
[1]从江县丙妹镇政府.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电子文档,2009年5 月。
[2]从江县旅游局.从江县2010 年主要景区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统计. 电子文档,2009年。
[3]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3):255-259
[4]贾永飞,施国庆,孙中艮,王慧娟.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移民安置区生态承载力研究[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9(3):32-36。
[5]赵昕,任志远,高利峰.基于生态足迹法的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3):220—223。
[6]张翔,尹海伟,徐建剐.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16-8619。
[7]Wackernagel M, Ress 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 Gabriola Island: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56。
[8]王炜,朱京海,刘伟玲.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生态足迹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9):59-61;焦雯臖,闵庆文,成升魁.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生态承载:以浙江省青天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1):63-68。
[9]斯蔼,林年丰,汤洁.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度量及趋势预测中的应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37-40。
[10]贾永飞,施国庆,孙中艮,王慧娟.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移民安置区生态承载力研究[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29(3):32-36。
[11]杜新波,秦 静.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J].资源与产业,2010,12(5):56-60.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