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学习的永恒维度与永恒评价指标(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7 11: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少雄
分享到:

 


  《分类法》对学习的认识,不是《分类法》制定者们的突发奇想,而是承传了世界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经典性理论。如果把这一认识看成一个大讲台或大舞台的中台区(centralgrounds),那么它的后台区(backgrounds)站立着苏格拉底、柏拉图、纽曼(J.H.Newman)、赫钦斯(R.M.Hutchins)、杜威(J.Dewey)、雅斯贝尔斯(K.Jaspers)等一批哲学与教育哲学大家,而它的前台区(foregrounds)则站立着刘易斯(H.R.Lewis)等教育思想家。限于篇幅,此处不谈后台区大家的思想,因为它们已经为教育研究者人所共知。这里仅提一提刘易斯的思想。刘易斯认为:学习是学习成长,学习成为更好的人,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帮助他们成长(tohelpthemgrowup)”,是使他们“作为更好的人毕业离校(toleavecollegeasbetterhumanbeings)”;如果学习者不能成为更好的人,那么无论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多么卓越,都只是“没有灵魂的超越(excellencewithoutasoul)”[9]。海克则认为:大学教育,如果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会损伤大学生心智;大学教育,应该是“一种文化旅行,一种心智远征,一种接触新观念与新信息、同时扩展与深化我们对自己与对世界的理解的远航(aculturaljourney,anintellectualexpedition,avoyageconfrontingnewideasandinformation,togetherexpandinganddeepeningourunderstandingofourselvesandtheworld)。”[10]
  在对学习及学习结果的认识上,中国儒家与《分类法》及其后台区和前台区思想家高度契合,或者说,《分类法》及其后台区和前台区思想家与中国儒家遥相呼应。这种契合或呼应充分证明:中国儒家的人伦四大支柱学说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空间的普适性意义。
  可以说,中国儒家构造的人伦四大支柱,是人类学习的永恒维度与永恒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佚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日中国>>中国要闻.(2010-06-06)[2010-09-01].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
  [3]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载时间不详)[2010-09-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19/200407/1311.html.
  [4]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钱穆.新亚学规[G]//钱穆.新亚遗铎.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9.
  [6]佚名.大学[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5.
  [7]Socrates.Apology[G]//Plato.TheDialoguesofPlato.TransbyBenjaminJowett.Chicago:EncyclopaediaBritannica,Inc.,1952:201.
  [8]UNESCO-UIS.ISCED1997:InternationalStandardClassificationofEducation[S].Re-edition.[sineloco]:UNESCO-UIS,2006:9.
  [9]Lewis,H.R.ExcellenceWithoutaSoul–HowaGreatUniversityForgotEducation[M].NewYork:PublicAffairs,2006.
  [10]Hacker,A.andClaudiaDreifus.HigherEducation?HowCollegesAreWastingOurMoneyandFailingOurKids—AndWhatWeCanDoAboutIt[M].NewYork:TimesBooks,201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