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好声音》:选秀低迷期的一抹亮色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09 12:4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伍琼琳
分享到:

 

  一、《中国好声音》节目回顾
  “TheVoiceofChina——中国好声音”是席卷海内外的音乐选秀节目《TheVoice》在中国的官方授权版本,7月13日晚,《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首播一炮而红。据央视-索福瑞统计的收视率显示,该节目收视率从第一期的1.5%一路飙升至第十三期的4.1%,连续十二期位列全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节目15秒的广告报价也从15万元暴增至36万元;微博平台上“中国好声音”长时间位列新浪微搏话题榜讨论数的首位,全国上下瞬时掀起了“好声音”的舆论热潮。
  二、基于“5W模式”的传播过程
  首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指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who(传播者)、what(讯息)、how(渠道)、whom(受传者)以及whateffect(效果)。在当今全媒体大环境下,“5W模式”除了传统内涵外也被赋予了更多的特色,本文将在“5W模式”的基础上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及反馈五个方面阐述《中国好声音》走红的过程。传播过程如图1所示:
  图1传播过程图
  1.传播者:身份多元化。传播者,即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中国好声音》走红现象中的传播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是节目制作方本身,也可是大众媒介编辑人员,还可是广大受众群体。(1)节目制作宣传团队:在节目正式播出前一个月,《中国好声音》制作方就充分开展公关和广告活动,通过户外媒体及举办推荐会等方式给节目“预热”。如《中国好声音》在全国15个城市举办的推介会,通过前期宣传,使得节目在播出前就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度,从这个角度看,其制作宣传团队无疑是该节目的原始传播者。(2)各大媒介的记者编辑:《中国好声音》首播当晚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使更多的受众了解到这一节目,其关注度持续上涨。从这个角度看,记者编辑团体是该节目迅速火爆的直接传播者。(3)受众: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新媒体不断涌现,受众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也逐渐成为信息传播者,成为一定程度上的“把关人”。《中国好声音》首播当晚,在微博、贴吧等社交网站上就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具有“意见领袖”作用的音乐专业人士也毫不掩饰欣喜情绪强力推荐,当晚好声音在新浪微博的转发量就突破600万次,微博风云榜实时热点排行第一……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受众的“奔走相告”。
  2.传播内容:好音乐、真性情引受众共鸣。传播内容,即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正所谓“内容为王”,任何一档节目,质量精益求精永远是灵魂。《中国好声音》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并被赞誉为中国选秀节目的分水岭,除了宣传手段等外在推动因素外,节目内容本身的高质量更是节目走红的根本原因。
  好声音带给观众最大的震撼就在于节目自始至终都回荡着“好音乐”,致力于寻找“好声音”,而不关乎选手是否貌美如花,只专注音乐的本质精神。盲人歌手张玉霞恍若邓丽君在世,“赤脚女孩”黄鹤的活力与爽朗,多亮小情歌的柔情款款,李代沫沧海桑田般的深情……这些久违的真音乐引发了身处繁华的社会大众的强烈共鸣,也真正实现了音乐选秀的核心内涵:音乐文化和草根精神。同时,明星导师也是节目的亮点之一,他们当场选学员,给予选手的也是中肯、激励的评价,而不是靠“毒舌”吸引观众眼球。明星导师更是现场争抢学生,相互掐架、调侃,甚至为选手故事潸然泪下,这些不同于其他选秀节目中高人一等的评委状态,因更贴近普通受众也成为了关注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