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下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2)
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优势仍在农业基础,选准各地县重点乡镇,以先进制造业为突破口,专注于城镇乡村的绿色农业、绿色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依托农业资源,依靠高新技术,实现节能降耗、高效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加快粮食加工转化为解决农村地区卖粮难、实现粮食增值的重要途径,培育一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加工大省的跨越,实施“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实现农村经济与工业经济共生协调发展,形成我省第一、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借鉴天津“三区联动”城乡统筹发展模式
城镇化建设必然出现农民“三种方式”转变,即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镇转化的变革过程。农民的生产方式由分散的、传统的农耕方式向集成式、科学的农业园区变革;再由规模化农业园区向先进制造业主导的规模化工业园区衔接、渗透和转型;居住方式由散居的乡村转变为群居的现代城镇社区;生活方式转变伴随着消费形态的转变: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生存型、温饱型经济形态转化为居民发展型、休闲娱乐享受型消费经济形态。基于这种变革的普遍性,湖北省城镇化建设有必要借鉴先行先试的天津经验,走出有特色的追赶型城镇化建设新路子。
1.天津市“三区联动”统筹发展模式
“三区”联动指的是“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居住社区”三区,以农业园区为基础,以工业园区为支撑,以居住社区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宗旨,推动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联动、和谐发展的统筹兼顾、共生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选取大、中型城市辐射下的小型城镇为支点,是实现湖北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小型城镇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组织基点,是农村第三产业的集散地,发挥着节约土地、改造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地区自下而上城市化的作用。
“居住社区”是为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提供公共服务资源的“大后方”生活基地,以此基地为依托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多元行业共生和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如社区交通、通讯、创业、文化、教育、科研、技术咨询、休闲、医疗、卫生保健、娱乐、体育、商业百货、金融保险、住房等消费居住一体的居民公共服务区间。发展小型城镇“农业园区”是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根本基础,它承担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建设“工业园区”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农业富余流动人口劳动力转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力支撑。
“三区联动”的实质是把各自承担不同社会职能的“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相互结合,集结成新的共生系统,并将新的大系统的功能进行拓展、延伸,它是协调发展、共生理论的完美应用,值得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借鉴和学习。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鱼水”共生关系
有学者将现代服务业细分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紧密相关的配套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流程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根据产业链的位置来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咨询策划、工程配套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处于产业链前端的科技、信息服务、咨询决策服务、创意服务等性质的行业;处于产业链后端的物流、会展、商贸等性质的服务行业。生产型服务业源于制造业,又服务于制造业,并依存于制造业,而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辅助,两者之间犹如“鱼”和“水”,存在互融互动互生的内在关系,并能产生拉动与推动效应。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中下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要素并以日益专业化的形式将这些要素引入制造业,是第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因此,发展生产性服务将会对加工制造业发展产生强烈拉动作用,对现代消费性服务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湖北省加工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在价值共创的竞争系统中共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转型和升级。
鉴于湖北省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制造业较为发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潜在需求十分强劲,依此分析,进一步递推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路径为:以武汉发展积淀了几十年的先进制造业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优先选择发展交通、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进而重点发展金融虚拟经济;从空间上再“三级辐射”发展以武汉大型、地市州中型、县城区乡镇小型市区的虚拟经济与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为特点的共生经济联合体。该经济联合体的基点选择在于以湖北省小型城镇为支点,三区联动共生协同发展“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
[2]张孝德.城乡两元文明共生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模式——基于新能源革命、民族文化与“三高技术”的三维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1).
[3]张贵.中国城镇化新探索:理论与实践——以天津市“三区联动”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王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7(12).
[5]王宗法.现代服务产业基础研究[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