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人文素养危机及化解路径
[摘要]为政者人文素养问题的讨论,在我国日渐深入,许多思考不乏真知灼见。但总体研究尚不深入,甚至存在诸多片面性。在现实中,当今为政者人文素养缺失问题极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国家民族安危。民族的发展前途最终由人文精神决定。因此,对为政者的人文素养危机,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醒。
[关键词]政治人人文素养危机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DO-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1-0004-03
近年来,关于“为政者人文素养”问题的讨论日渐深入,许多思考不乏真知灼见。薛泽通认为,人文素养问题解决不好,做人、做事、为文、为政很难做好,至少境界不高。[1]刘海藩则认为,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去曾是国家遴选官员的重要依据,今天更应是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气专神一”,能“静”自家心境,方能从容不迫,治国理政才不会慌乱。[2]
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依然不深入,甚至有诸多片面性。譬如,将“人文素养”简单地理解为人文知识的积累,忽视人文方法和人文体悟能力,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养成;否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不从根源、出路上深入追问反思等。在现实中,为政者人文素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国家民族安危。对此,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醒。
什么是当今为政者最必备的素养?
学者龙应台1999年在台大法学院演讲时指出:为防止高等教育“出产危害社会的人”,我们应该关心“今天的政治人”,寄望他们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因为他们一旦掌权,成了“为政者”,将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那么,“政治人”必备的人文素养是什么?[3]
其一,文学艺术。它像“白杨树的湖中倒影”,其“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就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比如,鲁迅的《药》,让人看见事件背后的纵深,那是一种更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在华老栓绝望的麻木与悲哀中“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鲁迅欲用《药》疗治国民的顽疾:以科学、民主唤醒愚昧的华老栓们(被束缚的中华民族),弥合被割裂的“华”(民众)、“夏”(精英)关系,使民众与精英一体。夏瑜(秋瑾)们不再悲哀孤寂,国家民族才有希望。
其二,哲学。它像“迷宫中望见星空”。当我们在迷宫里找不到出路时,随着夜幕的降临,星星出来了。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认识了星座,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迷惑。掌权的人,如同闯迷宫,以为自己有能力带领群众往前走。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自己的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与大格局的关系;既不清楚来路,也不明白去路;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譬如,近期曝光的上海高院嫖娼的法官,他们能在“迷宫中望见星空”吗?谁能指望他们维护社会的公平公义?
其三,史学。它像“沙漠玫瑰的开放”。“沙漠玫瑰”名为玫瑰,实是一蓬枯萎的地衣。这种低等植物的奇特在于只要有水就能起死回生。把它泡在水里,第八天它就会完全复活;离开水它又会渐渐干枯。藏一两年,哪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不知道这个来历的人看到的是“现象”,定格在那一时刻的枯草。而深知其来龙去脉的人,所看到的是现象背后的点滴的线索:它的起点,复活过程,价值判断,“惊天动地的美”,如同“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只有这样认识过去,理解现在,才能判断未来。否则,我们没有资格做“领导人”。
当今为政者最缺乏的人文素养就是人文知识吗?不是。二战时,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甚至还会弹钢琴、会写迷人诗词的纳粹头子,在集中营里屠杀犹太人,不用屠刀,不用绞索,而是命令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走进毒气房。可见,拥有“人文知识”,不等于具有“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的东西,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生活与行为中,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知识之后,形成的对人的终极关怀。脱离人文关怀,就可能像纳粹头子那样妄自尊大、目无法纪、草菅人命。
人文素养的构成应该包含三个要素:一是“人文知识”,尤其是哲学、文学等知识;二是“人文技能”,如人文科学的学习研究及人文体验、感受、领悟的技法和能力;三是“人文精神”,如生命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等。[4]
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其灵魂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其实,“人文精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均包含其中。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人文的价值,在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全部内容。人文合乎规律,顺乎道义,发乎衷情,引人求真向善,能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它以人的价值、人的感受、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其标志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人文知识、人文技能可能会让人变得聪明,但人文精神才能让人产生智慧。
为政者应该看得见水中白杨的倒影,知道星空在哪里,懂得沙漠玫瑰的真谛。如果做不到,就不要从政。
为政者人文素养缺乏的根源及表现
其一,教育缺失。
人文教育缺失是功利主义思潮和强势的应试教育所致。迄今为止,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培养“考生”为目标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学校一直都在教学生如何考试、如何成功。而与考试无关的“如何成人”,学校不教,学生自然也无心去学。当今培养的人才,他们有知识,却可能像马加爵一样没有是非判断力;他们有技术,却可能像药家鑫一样缺乏人性的良知。他们普遍地患有人类文明、人文素养、公民素养缺乏症。人们担心,当下教育很可能培养出有知识、有技术,但没有文化、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本来教育领域应当是风清气正的精神圣殿,但因官本位风气的侵袭,学校行政化严重,学术舞弊泛滥,教育领域几乎成了腐败的重灾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