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从郭美美事件看慈善公开制度的建设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5 17: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哲昕
分享到:

 

  【摘 要】郭美美事件是一个导火索,一时间将我国的慈善机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引发人们对我国慈善界的信任问题的同时,也让我们开始对慈善机构的公开制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目前来说,我国的慈善事业存在着监管不到位,信息不透明的缺陷,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民众对慈善界的猜疑,对我国慈善界的信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慈善公开制度上的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对郭美美事件的本质进行剖析,并研究了我国慈善公开制度的现状,同时针对国外慈善界的公开制度和管理手段,对我国的慈善公开制度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关键词】郭美美事件;慈善事业;公开制度;分析研究;改进措施

  1、背景概述

  2011年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因为群众的普遍关注,给我国的慈善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郭美美事件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不是偶然发生,而是民众长期对公共权力的使用不透明存在质疑的一个必然结果。从这一个角度来看,郭美美事件仅仅是一个导火索,它的发生只是将民众长期存在的质疑推到了高潮,而我国的慈善界无疑是在这场风波中受到影响最重的角色。郭美美事件爆发的很突然,并且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事件得到了迅速的扩大,其造成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它对我国广大民众的思想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我国慈善界的社会信誉降到了冰点。

  2、我国慈善公开制度的问题

  我国慈善机构在长期的运行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最普遍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2.1无人公开。在我国慈善机构的运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执行人员都没有信息公开的意识,对于民众的捐款,不能及时对款项的用途给出一个公开透明的消息和说明。据研究机构数据表明,在2010年,有接近8成的慈善组织和机构没有公开任何支出数据信息或者仅仅给出少部分款项的用途说明。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政府没有对慈善机构和组织给出足够的行政压力和监管手段,政府没有规定慈善机构和组织必须公开所有捐款款项的明细信息,而且慈善机构的执行和管理人员的薪酬也不和信息公开直接挂钩,因此他们在信息公开上面并没有积极性,政府在慈善公开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慈善机构疏于信息公开的主要原因。另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民众对于慈善机构普遍认识比较良好,人们群众对慈善界的信任导致没有给予慈善界足够的压力,人们在捐款过后,出于对政府、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就不会去过度关注捐款款项的用途,这些都导致慈善机构和组织缺乏相应的信息公开意识。

  2.2无钱公开。慈善组织和机构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行业,但是一直以来,政府对慈善事业的财政支出都存在不足,导致慈善业没有资金进行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对于慈善业信息公开的主要成本,包含了物资转运的支出成本,机构自身的管理成本,相关信息公开软件的开发和升级成本,并且包括了聘请第三方评估等其他支出成本。慈善业资金的不足也直接导致了慈善业无法开设相关信息公开的项目建设,使慈善业的发展陷入一个窘境。拿东莞的红十字会来说,其早在几年前就计划进行相关信息公开的项目建设,但是由于资金缺乏,信息公开的系统功能非常简单,并且网站一直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对于发布的公开信息,也没有资金去邀请第三方的核算和审计公正,由此造成慈善业的信息公开问题无法解决。

  2.3无强制公开。我国的慈善界一直处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状态。虽然近些年来,也出台了一些《指导》和《意见》类的相关文件,但相应的法律行条文却一直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因此慈善业并没有实际的强制约束规范。对于现有的纲领性的指导和意见,由于描述的宽泛,缺乏对于细则的说明,概念运用上含糊不清,因此在执行的实际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难,比如对于第三方的评估机制的规定,所有文件都没给详细的说明,无法落到实处。

  3、国外慈善业的相关经验以及对我国慈善公开制度的启示

  3.1国外慈善业的相关经验。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非常完整和健全的慈善公开制度。对于美国来讲,其在国内设立了从无星到四颗星的慈善评级机构,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对全美的所有慈善组织和机构进行考评,负面新闻是重点关注对象,同时还会重点考察慈善组织机构的财政情况、赠款的支出情况以及筹款回扣情况。由于这些评估机构的介入,美国的慈善组织和机构十分注重信息的透明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可以使得评估机构对慈善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提升慈善业的信誉程度。同时,美国政府要求各个慈善组织和机构每年都要提供一份关于自身运营状况的详细说明文档,包括所有款项的来源和取向,以及各项活动经费的追踪记录,以用于政府对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考核,这项考核直接关系到美国政府对于慈善组织和机构的免税优惠。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发现确实存在欺瞒的现象,美国政府将给予相应组织和机构严厉的惩罚措施,同时将取消对其的税收优惠政策,而这些都直接决定慈善组织和机构的生存。

  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英国规定慈善组织必须向缴纳一定费用的群众提供年度的账目信息;法国也对慈善业从《宪章》上进行了规范,以保证政府对本国慈善也的管理和控制。宪章》包含了不谋私利、严格管理、规范运作、财务透明的四项基本原则。

  3.2对我国慈善公开制度的启示。借鉴国外关于慈善业的管理手段,可为我国的慈善业提供如下几点启示:

  1)应加强政府主导。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推动慈善公开制度建设的核心力量。对国外拥有先进慈善业的国家来说,其往往都是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法律的方式来实现对慈善业的约束和规范。因此对于我国来讲,要将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采用由上而下的这种直接的方式实现对我国慈善信息公开制度的改革。政府上级部门要下大力气督促慈善业信息公开机制的构建;积极主动地协助慈善业完善公开平台,消除民众质疑,提升慈善界的信誉;此外,还应注意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通过领导的带头引导下级机关的工作。

  2)大力引导社会监督。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是推动慈善公开制度建设的辅助力量。民众的监督力量在新时期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现阶段,我国人们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普遍的提高,且获取和传播消息的渠道也变得十分广泛,这都为社会监督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民众的社会监督力量会对相关部门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强迫他们实现对我国慈善业的发展和推动。因此,要加强舆论平台的建设,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借助更广泛的平台实现对公权的监督。

  3)不断细化的相关行业的操作标准。进一步细化操作标准是完善慈善公开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出台相关的慈善法律法规,同时要在制度的建设上实现规则的细化说明。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通过强硬的规定对慈善业的相关规范进行约束,实现对相关慈善组织和机构的追责和处理;同时,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且做到有法必究,执法必严。同时,在慈善业的管理运营过程中,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考核力度,改善从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制度,同时需要引入第三方的评估机制,并对相关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资质进行认证,选取中立的组织机构担任。通过不断细化的操作标准,慈善机构可以实现对捐款的使用去向高度透明的信息公开。

  【参考文献】

  [1]徐富海.公开、信任与监督——由“郭美美事件”看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J].理论视野,2011(11):40-42.

  [2]许鑫.微博时代的公众参与新模式——以郭美美事件为例[J].兰州学刊,2012(02):66-71.

  [3]张权.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制度原因探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00-1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