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男性时尚杂志中的社会性别化隐喻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15 17: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萌等
分享到:

 

  【摘 要】《男人装》作为当今成功男性时尚杂志之一,其内容带有浓重的社会性别化色彩,包含了大量的社会性别化隐喻。本文将以《男人装》为例,解读男性时尚杂志形式和内容上的社会性别化的隐喻,并就其产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希冀为正确解读男性时尚杂志的话语倾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男性时尚杂志;隐喻;父权文化;女性主义

  一、隐喻和男性时尚杂志

  (一)隐喻

  隐喻无处不在。在传播过程和知识建构中,隐喻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角色[1]。语言本身是有限的,但是其隐喻却具有强大的魔力,甚至比语言本身更具有活力。男性时尚杂志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对其社会性别化隐喻的分析也将揭示信息传达过程中隐喻的作用。本文将以国内著名男性时尚杂志《男人装》为例,分析男性时尚杂志中存在的男性“主导者”的隐喻和女性“依附者”的隐喻。

  (二)男性时尚杂志

  男性时尚杂志指的是以男性为目标消费人群的综合时尚刊物。兴起于21世纪初,短短的十余年间,便建立起自己的细分市场,拥有一批忠实读者。《男人装》主编瘦马在采访曾经提到,新潮男性时尚杂志是以“雄性”作为营销工具,以女性和性文化作为卖点,体现男性优越感的刊物。在这些杂志中,男性“主导者”的社会性别化的隐喻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本文将通过分析《男人装》时尚杂志的形式和内容来探讨其中的社会性别化的隐喻。

  二、社会性别化隐喻的表现

  (一)男性——社会“主导者”角色

  通过对《男人装》杂志的分析发现,《男人装》通过消费大量女性来满足男性的虚荣心,并且有意识的将女性建构成为被男性凝视、欲望、情爱和轻视的“客体”,而男性则成为社会关系等级中的“主体”。

  从形式上看,《男人装》整体风格干练、利落,无论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展现了男性的优越感。在内页的布局上,《男人装》放弃了以往男性杂志中的大段文字描写,而改为使用大幅女性照片,配以大胆、犀利的文案来吸引眼球,这些照片中的女性往往是浓妆艳抹、穿着暴露、动作带有性挑逗和性暗示,但是又恰到好处的避免了低俗和劣质,这些照片利用女性的神情和动作,展示了女性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男性的依赖和渴望,满足了男性渴望担当社会“主导者”的需求。

  正如《男性装》主编瘦马提到的那样,《男人装》在内容上偏重于满足男性真性情中的需求,将其他男性时尚杂志隐晦涉及的性话题,以专题的形式讨论(杂志设有女色和两性问题专栏),形式新颖,语言大胆个性,并且在讨论中注重强调男性在两性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专题讨论来突出男性“主导者”的角色。在文字的架构上,编辑始终站在男性的角度进行报道,在行文上主张女性所作所为始终是为了吸引男性目光,以便获得更大的社会利益,这无形之中加强了男性社会性别的优越感,强化了男性“主导者”的社会角色。例如在2013年12月的《男人装》中,在女色部分,专访演员甘露时写道:“甘露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姑娘,当你对蛇精下巴司空见惯,对骨感美女提不起精神——随大流儿这种事,她一点兴趣也没有”。在这段描述中,“你”无疑指的是男性,“你”对女性始终是“司空见惯”“提不起精神”的态度,这样,女性成为供男性欣赏和品玩的对象,无论是骨感美女还是像甘露一样的肉感美女,都是让男人提起兴趣的工具,正如香车、豪宅一般渴望男人对她们驻足欣赏。

  (二)女性——社会“依附者”的角色

  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所指”和“能指”的概念,与女性主义者研究的隐喻的含义不谋而合,两者都认为语言除本身所指代的物质载体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4]。

  在《男人装》中,女性一直扮演着男性“依附者”的社会角色。封面是刊物的“脸面”,最能体现刊物的特点和优势,《男人装》杂志的刊物封面几乎无一例外的采用性感的女性形象,展现的是女性婀娜的姿态,但是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联系紧密的关系——“性”,使得图片这一语言符号的语义被延伸,产生新的“所指”,也可以称为新的隐喻。这种隐喻将女性性感的姿态加之男性化解读,变为对男性的一种挑逗、暗示,甚至是引诱。这样,女性便成为始终追随男性步伐,为了得到男性欣赏,不惜卖弄自我的隐喻便在不知不觉之间传达给受众。同时,《男人装》女色专题中,即使是对成功女性的解读也离不开她们的外貌和身型。例如2013年1月,对“邦女郎”的盘点中,将“007系列”电影中成功塑造角色的女明星统称为“邦女郎”,并对她们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其中“外型甜美”、“身材火辣”成为最主要的两大原因,编辑也运用大量笔墨在这两方面,却缺乏对女明星演技和努力的探讨,这些都暗示了这些女性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外貌而不是才华[5]。可以说,《男人装》通过传达女性“依附者”的隐喻,塑造了女性只不过是“性对象”的刻板印象。

  三、社会性别化隐喻出现的原因

  (一)“父权文化”根深蒂固

  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男性一直扮演着社会“主导者”的角色,男性权威一直被认为是庄严不容侵犯,女性则被认为是依附于男人、卑微存在的附属品,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也被称为“父权社会”。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涌入,男女平等的观念进入人们的头脑,女性开始加入到社会工作和学习中,并且取得了不亚于男性的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加入到社会竞争之中,男性角色被不断弱化,但是“父权文化”并没有消除。21世纪以来,男性时尚杂志兴起,作为以男性作为目标消费人群的刊物,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满足男性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这些刊物开始不断刺激男性“主导者”社会角色的复苏,因此这种“主导者”的社会性别化隐喻存在于刊物的字里行间。

  (二)“女性主义”意识缺乏

  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意识的缺失是造成男性时尚杂志出现社会性别化隐喻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三从”思想的教化,中国女性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她们认识不到在社会体系中的社会性别化隐喻。因此,中国女性本身就缺乏对社会性别化的抗争意识,她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受到歧视,认为女性依附男性是一种社会正常现象,在看到有关隐喻时无动于衷。在这种情况下,男性时尚杂志在通过图片和文字,传达社会性别化隐喻的时候,受到的社会批判就小得多,发行阻力也就相应减小了。因此,在目前的男性时尚杂志中,杂志便可以为了达到其商业化目的,大量使用裸露女性图片和“消费”女性的文字来吸引男性 [6]。

  四、总结

  男性时尚杂志的图片和文字充斥着社会性别化的隐喻,这种隐喻将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固定,使得女性在这种男性掌握了话语权的情况下,形象被歪曲,权利被忽视,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为了消除男性时尚杂志中社会性别化隐喻,女性必须获得话语权,必须能够站在女性视角审视世界,获得和男性同样的待遇。

  【参考文献】

  [1]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理论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33.

  [2]苏·卡利·詹森.批判的传播理论:权力、媒介、社会性别和科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6.

  [3]霍帅.《男人装》杂志及其背后的时尚媒介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78.

  [5]宋佳仪.浅析男人装杂志中的女性角色[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10):24-25.

  [6]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