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5-09 20:2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艳雄
分享到:

 

  摘 要: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的新型发展力量,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直接关系到了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加强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国有企业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一、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

  1、青年员工对专业技能学习欲望强烈,但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转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青年员工认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表现不够热情,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太过抽象、乏味、枯燥、不切实际,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因此缺乏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动力和精神。

  2、 青年员工能够认识到企业改革重要性,但在改革的实际中容易出现盲目性。

  大多数企业青年员工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高,能够认识到企业在国家经济改革发展过程扮演的重要角色,但因刚参加工作,资历浅,加之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使得青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认同感不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和长远的职业规划。

  3、 青年员工在长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个人意识强烈,但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青年员工在长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形成的自我观念和个人意思比较强烈,养成他们能够善于独立思考的性格,重视自身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由于青年职工自我意识具有不协调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等,导致青年职工缺乏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常常表现为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国有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鼓励和学习机制,加强对对青年员工的培养教育

  1、要逐步提高青年员工的各种待遇,维护好他们的正当权益

  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符合自己实际的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分配制度和各种福利待遇政策,同时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青年员工的贡献和收入紧密结合。要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革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青年员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让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动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要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让广大的青年员工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青年员工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希望自己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让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所成就。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够为青年员工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青年员工的优点和优势所在,发掘潜力。企业要有合理培养、适时使用的管理方案,严格管理好青年员工,正确地引导他们走向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轨道。

  3、要重视学习和培训工作,引导青年员工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规划

  青年员工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十分重视自己的未来,珍惜包括继续教育、培训在内的各种机会,并把这样的机会看作是企业对自己的肯定,充分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潜能。因此,企业既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青年员工的再教育体系,又要激发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引入科学的管理、激励方法,帮助青年员工制定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使他们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