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探究(2)
三、异地高考举步维艰的原因探析
(一)从理论层面分析
资源具有稀缺性,并且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在消费方面存在外部性,这必然存在对其的争夺。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消费的竞争性,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它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高考之所以竞争激烈,是因为高等教育招生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消费,所以才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其次消费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类推于高考,考生只有高考分数达到一定值才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资格。因此,作为准公共物品的高等教育牵涉各方利益,做到兼顾并不容易。
(二)从实际情况层面分析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存在诸多障碍。首先,我国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教育资源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影响异地高考提上政策议程的原因,同时也是阻碍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的因素。为避免“公地的悲剧”发生,政府并不敢完全放开异地高考。其次,我国现有的二元户籍制度严重影响了异地高考政策的顺利实施。户籍制度与教育联系紧密,我国普通高考以及高效招生仍然使用户籍标准。各地出台的政策方案也大多对户籍提出了限制,而对于发达地区的流动人口而言,获得当地的户籍并不容易。
(三)从各利益主体层面分析
异地高考之所以提上议程,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地方保护主义,有违公平;加之流动人口庞大,客观存在异地高考的需求。但是各利益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部分内容将分析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影响。
1. 从整个国家的视角来看,完全放开异地高考可能影响稳定。大量人口会涌进资源丰富的发达地区,造成“公地的悲剧”,最终将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希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流动人口为该区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享受公共产品。但是地方政府从本区域出发,具有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为了使本区域居民的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损害流动人口的利益。从各地出台的政策实施方案中也可以得出,凡是严重威胁本区域居民利益的,限制条件都十分严格。
2. 从流动人口聚集地本地居民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主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显然会影响他们现有的利益。流动人口与他们共享区域有
3. 从流动人口的角度来看,他们为区域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应该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另外,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是积极支持异地高考政策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可以让他们的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能加强自身对子女的教育,减少异地居住给子女可能造成的伤害。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各利益主体都有自己强烈的利益诉求,怎样平衡他们的利益并在不影响社会有序有效运行的情况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异地高考政策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异地高考的可能性对策
关于异地高考这个问题,专家学者们已经给出了许多建议和方案。有学者提出依据户籍考生和非户籍考生的比例分配。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应打破高校分省分配招生名额的常规做法,各高校以高考报名人数为基本依据分配招生名额。也有学者认为应以省为单位,全国按统一比例分配招生名额。可见学者们都是基于目前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一事实上提出的解决对策,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异地高考政策目前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依据各省市地区的人口平均划分录取名额,但这是否是一个帕累托改进方案,也有待斟酌,虽然人人平等,但各地的基础教育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单凭高考分数并不能区分人才。从现实情况来看,首先,应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减少流动人口数量,缩小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从根本上消解异地高考问题。其次,高等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供不应求。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让更多人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最后,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干预,将招生权力真正交给各个高校,使其能独立自主的进行招生和教学工作,杜绝寻租行为,实现公平。
参考文献
[1] 徐建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3(4).
[2] 袁小鹏.高考制度改革进入关键时期[N].光明日报, 2007-06-06.
[3] 蒋红池,梁燕,彭元珍.我国实现“异地高考”的阻力分析与消解策略[J].高教探索,2013(1):16-29.
[4] 翟月玲.“异地高考”的根源、理念探究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7):25-29.
[5] 伍宸.洪成文. 我国异地高考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J].热点问题研究,2012(1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