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中国西北安全战略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6-09 16:3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杨曦阳
分享到:

 

  摘 要:我国西北主要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相邻。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极具战略意义的地区,从我国全局来看,一个稳定的西北对于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我国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而且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通道,由此可见,西北地区的稳定将对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内乃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北安全;战略分析

  我国西北主要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相邻。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极具战略意义的地区,从我国全局来看,一个稳定的西北对于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我国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而且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能源通道,由此可见,西北地区的稳定将对我国在战略机遇期内乃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俄罗斯对我国西北的安全战略形势的影响

  从国家实力层面来看,俄罗斯希望最大程度的制衡美国,但所持有的砝码不多,因此具有联合其他力量的需求。因此,俄罗斯要实现其安全战略,也要一定程度上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制衡美国。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可以极大的促进世界政治权力格局趋于平衡,在与美国的抗衡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所以,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存在诸多有力的条件。俄罗斯对中国成长为大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和作用。首先他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军事技术来源国,中国军队今年来得到的基洛夫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雷达导航系统等,对提高中国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木材等也是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再次,与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上进行合作,对中国西北部的边界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中俄边界基本问题的解决,使中国自1688年俄罗斯成为我国邻居以来第一次有了一个安全的北部边界。

  从俄罗斯方面来看,无论是从其安全战略的指向,还是从其对当前国际态势的认识,以及其所正在遭受核未来可能遭受的外部的排挤和打压来看,俄罗斯本身存在于中国合作的迫切的战略需求。中国应当采取一种结友但不结盟,联合但不捆绑的策略。

  2 中亚五国对我国西北的安全战略形势的影响

  我国西北的邻居是中亚五国,五国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地区,五国都是内陆型国家,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中亚五国东连中国,北接俄罗斯,西与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南与伊朗和阿富汗接壤,地处欧亚接连点和战略接合部上,是传统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亚五国战略资源十分丰富,煤炭、石油、黄金、天然气、有色金属的矿藏丰富,以及优质的棉花等,使该地区成了极具经济战略地位的要地。如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石油储量约100亿吨、天然气储量11700万亿立方米、煤储量为1700亿吨,是世界十大储煤国之一。

  改善和发展与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有利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东西部的巨大差异就是影响中国本土陆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中国自2000年起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缩小东西部差距。而要发展西北部,就必须与中亚五国保持正常的交往关系,同时,需要在中亚五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中,为西部的开发和建设寻找新的商机和动力。中国发展西部的战略与中亚五国谋求发展商贸关系,二者结合起来,对中国西部而言,形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中国同中亚五国开展经贸合作是具有多种有利条件的。首先是地缘优势。彼此是近邻,因此双方开展经贸合作距离近,运费低,效益高。其次是人文优势。中国新疆和西北其他省份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些民族与中亚国家主体民族的生活习惯、民族传统、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基本相同,彼此具有同种民族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容易相互沟通、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第三是互补优势。中亚国家经济结构畸形,其农牧业和采矿业较为发达,加工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落后,中国在这些部门有优势,可以弥补中亚国家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中国在沿海和东南部实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之后,开始把开发的重点放在西北部地区。那么,与中亚五国发展政治经济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目的,也旨在着眼中国西北的安全。中国打击新疆地区的“疆独”势力和恐怖主义也要依靠中国与中亚五国良好关系形成的外部环境。“东突”恐怖主义势力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恐怖主义威胁。我们中国创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正是着眼于中国的战略环境,从相对有利的西部走出去,建立稳定的中国、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同盟,挫败美国从西部通过颜色革命策反颠覆中亚五国,隔离孤立并最终武装军事占领伊朗,进而实现最终独霸世界能源控制通道的图谋。另人欣喜的是原本并不被人重视的上海合作组织在美国的战略逼迫下出现了准结盟的事态,使其成为中国战略家一个伟大的杰作。伊朗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更是一个划时代的战略举动,这清楚地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伊朗背后有中俄两个大国,中俄决不允许美国颠覆和控制伊朗。笔者预估,伊朗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应当是指日可待。中国通过五个斯坦兄弟国家延伸出去的势力完全可以把伊朗拉进中亚合作组织的范围内,并通过在阿拉伯半岛上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势力与阿拉伯国家大亨和石油输出国家建立长期友好关系,不说完全排除美国的影响力,但我们至少可以逐步稀释美国在这一区域的绝对影响力,促进这一地区各国亲华政治势力的成长。未来10到15年,伊朗、中亚、阿拉伯半岛和小亚细亚一定会成为美、欧、中、俄竞争的最激烈的区域。我国的最佳策略是:鼓励多边势力介入(包括欧俄印日势力),尽力防止单边势力霸权垄断。

  3 我国在西北的军事战略

  仅仅从军事上的角度来说,西北应该以防为主。我国西北地势辽阔,多为平原草地和戈壁,易于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推进,无险可守,难以依靠有利地形构筑防线。而我国北方为传统军事强国俄罗斯,军力强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程度很高。历史上苏联曾在我国北部边界陈兵百万,且频频举行军事演习,严重威胁我北部边界安全。1945年苏联出兵我国东北仅用三个月就打败了日军精锐关东军,而我国东北是粮食主产区、重工业基地。西北又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新疆的疆独分子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新疆及我国西北地区经济不发达,如今我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就是发展西部经济,使西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人民受益,其前提条件就是一个稳固的西北。我国的北方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对于巩固和发展北方着实不易。一旦我国与俄罗斯开战,北方易攻难守,战局的不利将会对我国西北地区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鉴于此,可在陕西一带布置机械化重装兵团,作为整个西部的机动力量。其原因有六:一是可防止我精锐部队在战争一开始就被歼灭,而在此的精锐部队就是以后战略反攻的重要力量。二是有前方广大的沙漠草原作为我军的战略缓冲区,可提供足够的时间供我军排兵布阵、作出战局相应的反应;另外也有足够的时间使整个国家转入战时应急状态。三是在陕西一带关中平原,东出潼关就是产粮大省河南,以南就是天府之国四川,此三地足以供给西安的军需。四是这里崇山峻岭,易守难攻,且有相当雄厚实力的国营企业,加之西安是高新技术的基地,有大量的人才储备。五是西安离边境较远,从全局来看,这里不易受到敌人的攻击,安全度较高。六是在此陈兵也可威慑地方反叛者,同时也是全国的一支战略力量,可四处出击,全线支援。

  4 我国西北总体战略

  西北应该积极打通。所谓积极打通,就是中国积极的与中亚搞好关系,中亚对中国的价值就在于中亚的石油和能源。

  首先,从军事上来说,中亚的能源虽不如中东那么丰富,但一旦我国与台湾发生战争,中亚不仅是我国的能源供给后方,也能作为我国的大后方,稳固我国的新疆,防止我军两线作战。中亚的价值不在于平时,而在于战时的作用。中亚如果能够稳固的成为我国的西部大后方朋友,那么我国的军事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其次,从经济上来说,我国发展西部必然与中亚的发展离不开。中亚不仅可以从我国获得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可以此为通道打通中国的整个市场。相反,中国则可以从中亚获得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两国是互利互赢的。

  第三,从外交上来说,中国一旦争取到中亚,则必然会争取到俄罗斯,甚至可以牵制俄罗斯,以此则大大降低我国西北压力。我国在外交上就占据了主动地位。

  总的来说,我国西北的战略必须在一和平基础之上,无论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还是能源通道,对于我国都有重要作用。积极发展中亚我国的关系,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卖给国内,对于中国的崛起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