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概述
【摘 要】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自杀意念的概念、工具研究、实证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释,并提出观点:对象单一,缺乏跟踪研究;方法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证研究;研究工具不统一;各因素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提升,而精神生活却越发困乏。表现出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焦虑、抑郁等情绪烦恼,严重者甚至出现了自杀。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约300万人自杀未遂。近年来,数据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最高可达40%。自杀已经构成我国第五位死亡因素,是大学生中的首位死因。其对家庭、社会及身边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心理学工作者对自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上。因此,本研究旨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大学生自杀意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自杀意念概念界定
Bonner 等人将自杀意念定义为思想或认知上想要结束自己的性命。Beck 等指出,自杀意念是指想自杀的愿望或计划,但没有任何自杀尝试。Van Heerin 认为自杀意念是指任何有关自我杀害行为的想法。它包含轻微的死亡想法和严重的自杀行为。在国内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肖水源将自杀意念定义为有明确伤害自己的意愿,但没有形成自杀的计划,没有行动准备,更没有实际伤害自己的行动。
综上可知,国内外很多学者均对自杀意念进行了研究定义且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我们可以发现定义研究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内心或认知上有无产生死亡的念头;二是在思想上有无形成详细的自杀计划;三是有无产生相应行为。
二、大学生自杀意念工具研究
(一)自杀意念量表(SSI)。该量表为操作量表,由医生提问作答。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分为三个因子:积极自杀意愿、消极自杀意愿、自杀准备,共19个条目。在临床中,为医生诊断个体是否有自杀想法提供了借鉴,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PANSI)。该量表为自陈量表。包含积极意念和消极意念,共2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法来评估自杀意念,可评定人群包括大学生、高中生、病人等。
(三)大学生自杀意念量表。由付亚亚依据大陆文化特点修订而成。分为想死欲念、自杀动机、自杀计划,共3个因子。得分越高者表明自杀意念越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此外,国内很多学者常常采用SCL-90中15题“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抑郁状态问卷中20题“你曾经想过自杀吗”等现有量表中有关题目做为评定标准。
三、大学生自杀意念实证研究
(一)人口学变量研究。(1)性别方面研究结果不一致。梁瑛楠针对131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其中消极意念表现突出。可能是由于在自身因素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加感性,更易感情用事。其次,在家庭及社会因素方面,男性较之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期望和关爱,男性更易承受压力而女性易被社会化,受到外界影响。然而,罗京滨对412名哈尔滨地区的大学生调查显示,男女在自杀意念上无显著差异。(2)专业方面研究结果不一致。王玲对华南某师范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具有自杀意念。可能解释是理科生学习任务重,压力较大。然而,王艳芝的研究却表明文科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可能解释是理科生注重逻辑而文科生注重情感表达、追求浪漫和高品质的生活所致。(3)年级方面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梁瑛楠研究表明,自杀意念在年级上呈现“U”型特点,大一大四的自杀意念显著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与王玲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可能解释是,大一新生面临着学习、人际、生活等各方面等诸多问题所致。
(二)影响因素研究。(1)人格因素。Kerby 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神经质与自杀意念正相关,而外倾性、宜人性等与自杀意念负相关。国内学者饶夏溦选取770名被试对冲动性人格和自杀意念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者呈显著相关且冲动性人格具有预测作用。(2)情绪因素。王玲对师范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抑郁是影响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因素。付亚亚则进一步证实抑郁情绪和绝望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3)家庭因素。Bertera 对家庭交流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自杀意念的减少。肖三蓉对高职大学生的研究表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可显著预测大学生自杀意念,低自尊起中介作用。
(三)干预研究。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其中,梁瑛楠在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团体辅导的心理干预技术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有效降低自杀意念的程度。
综合上述可知:(1)大学生自杀意念人口学变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后可着手于城乡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差异、不同家庭类型差异等研究,并且已有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分析;(2)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因素中的人格和情绪,环境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和家庭。(3)干预研究多为思辨和主观评价,应加强实证研究以检验干预机制的有效性,从而有效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
四、自杀意念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
本文对自杀意念的概念、工具研究、实证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就研究的不足做如下思考:
从研究对象看,自杀意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学生,今后可拓宽对象范围从中学生、老年人、精神病人等入手。另外,可加强对象的跟踪研究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从研究方法看,自杀意念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分析,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干预研究中更是缺乏相关的对照、跟踪研究。
从研究手段看,以发放问卷为主,但缺乏统一量表,也没有常模的参照。
从研究情景看,主要局限于对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单独分析。缺乏在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对多因素相互作用机制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殷大奎.中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4):4-5.
[2] 宋雪佳,王丽敏,隋虹等.低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倾向于应激抑郁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577- 3578.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