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及特点
摘 要:云南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大的省份,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其转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数量多、比重大、文化水平低等方面。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使云南省农村的人地矛盾得到解决,更能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并对云南省的整个经济建设起到极大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云南省;劳动力转移;特点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47-03
在中国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将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所指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问题,就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劳动大军,是促进农村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劳动力的转移是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主要是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而同步进行,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异地流动也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也大致与全国相似并同步进行。但到目前为止,与全国相比,其转移的效果、效率并不理想。
一、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一)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障碍,城镇居民收入越高,人口流动就越高,相反技术落后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步降低,人口流动也随之降低,这使得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距,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收入的差距自然成为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基本动力,于是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涌入城市,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转移。
(二)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云南省的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起来,并且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0 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而且全省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新跨越。
城镇,它是一个既不是城又不是乡的独立存在的区域,但就性质来说,它是既依赖于城市,又依赖于乡村,它把城乡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区域,这样就决定了城镇具有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城镇背靠大中城市,腹容广大农村,确实起到了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及联系和调节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城市社区之间的交流,而且还促进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才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的互相渗透。同时,还促使城乡社区在功能上的互相补充。而且,城镇作为联结城乡的纽带,能够充分发挥其城乡经济的网络功能,积极地促进城乡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建立城乡社区分工协作的社会经济统一体。
(三)耕地面积的减少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民族最多的山区省,94%为山区半山区,耕地面积占6%。一方面,云南省农村人口每年都有所增长,农村劳动力也自然地随之增长。云南省耕地面积9 365.84万亩,坡度在15度以下的陡坡耕地面积4 206.87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45%,耕地质量明显偏低。据有关部门统计,云南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耕地目前已被建设用地占用近30%,如不及时转变建设用地方式,优质耕地将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的增长膨胀的趋势下,可利用土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的增加,从而使农民耕地的面积越来越少,又加上云南省近几年来的罕见的干旱问题,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粮食可收。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以谋出路。
二、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一)数量、比重大
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多,比重大。以2009年、2010年、2011年农村劳动力数据做对比。
通过这三年的的数据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每年都不断地持续地增长,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快,转移的数量多,占的比重大。
(二)产业分布及需求方面
1.产业分布方面。而近几年来,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劳动力转移数量或是转移的行业分布均有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转移比重为62.3%、12%、25.7%,2010年为60.43%、12.6%、26.97%,2011年为59.4%、13.1%、27.5%。① 这十年间,转移后仍然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大幅度的增长,而且现在呈上升趋势;而转移的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相对下降很多,但是近几年来呈上升趋势;转移的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相比也有所下降,但是也是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
2.产业需求方面。从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看,2012年全年中,住宿和餐饮业占19.55%;制造业占13.99%;建筑业占10.78%;是劳动力市场中需求量较大的前三个行业,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行业;从产业分组需求人数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7.05%、35.34%、57.6%,仍以第三产业的需求较为旺盛,较2012年第二季度相比增加0.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较2012年第二季度增加1.4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与2012年第二季度相比减少了1.4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②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三大产业分布中,把第三产业作为转移就业目标的劳动力,虽然较去年相比相对减少,但是所占比重依然很大。而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很少,但是目前仍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较2012年第二季度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劳动力转移在产业需求方面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体。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