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十年回顾与思考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越演越烈,举世瞩目,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对母亲河的关注超出了历史任何时期,甚至有人称“至21世纪中,黄河将成季节河”。现在回顾黄河的断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委会断流研究课题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经过10余年黄河水情形势的变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现在回顾对断流的认识过程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启发:人类的气候的管理的工程的,复杂多变因素众多,其中由人类活动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管理与工程等齐头并进的措施保障了河流的健康。
【关键词】断流;历史回顾;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黄河
上个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越演越烈,举世瞩目,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1998年前,媒体不止一次宣传某些科学家的意见:“至21世纪中,黄河将成季节河”、“黄河的水就是要喝光用尽”、“黄河断流是必然的,要学会与狼共舞”。163位院士面对黄河的年年断流联名签署向社会发出一份呼吁书:“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对母亲河的关注超出了历史任何时期,现在回顾黄河的断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委会的断流研究课题已经给了明确的答案,经过10余年黄河水情形势的变化和黄委会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践,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回顾对断流的认识应该会有一些新的启发:人类的气候的管理的工程的,复杂多变因素众多。其中自然因素中气候无法根本改变,管理与工程等齐头并进的措施保障了黄河水资源安全、河流的健康。
1、 黄河断流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除1960年因三门峡工程截流及凌汛蓄水发生过断流外,经常性断流的出现始于70年代。从1972年至1999年的28年中,黄河下游共有22年发生断流。根据利津站的实测资料,22年中累计断流74次,共1093天,平均每年断流49.7天(有断流的年份平均),其中1991~1999年连年断流,累计断流902天,平均每年断流100.2天。1995、1997年两次断流到夹河滩水文站,以1997年尤为突出,该年由于黄河流域降雨和径流量较常年明显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黄河下游出现了有记录以来断流最为严重的一年。创下了断流频次、天数、月份最多,利津站断流13次、226天、有11个月发生断流,断流河段最长到达河南开封市的柳园口长约704公里,汛期多次断流等历史记录,首次出现跨年度断流。
2、 断流原因分析
作者曾参与“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由黄委会完成的国家科委及水利部的项目,其成果对黄河断流成因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来最具权威的结论,为国内外主要媒体所报导。
“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1]提出,造成黄河下游河道发生断流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黄河流域水资源相对匾乏,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②近年气候影响,降雨最明显减少,径流量减少;③黄河流域及下游灌区人类活动(主要是农业灌溉),尤其是下游引水量大幅度增加;④现行的管理体制与人为的浪费;⑤中游缺乏控制性的调节水库等。
3、 黄河断流问题讨论
1997年4月8日—12日,水利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在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召开黄河断流及其对策专家座谈会,各有关部门的院士、教授和专家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黄委会科研成果“黄河下游断流及对策研究报告”是会议的主旨报告。
1997年5月22日—23日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 研讨会。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黄河断流与流域可持续发展、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及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共商缓解黄河断流大计,以形成缓解黄河断流发展趋势的科学对策。在会议前征集的论文正式出版[2]:收录了黄河断流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黄河断流对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断流的成因、趋势,流域环境问题以及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等。
1998年1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面对黄河的年年断流联名签署向社会发出一份呼吁书:“行动起来,拯救黄河”,专家学者忧心忡忡奔走呼号。同年,“保护母亲河”被列为全国政协1号提案。
《人民黄河》首次发表有关断流文章是1995年04期由黄委会水文局王文玲等撰写的“黄河下游断流情况的回顾与思考” [3]:由于黄河流域水量短缺,黄河下游连年出现断流现象,严重影响了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黄河下游第一次断流发生在1960年,花园口站断流25天,夹河滩站断流16天,高村站断流7天,杨集站断流14天,利津以下断流141天。花园口至高村之间断流是因为花园口枢纽大坝建成截流及三门峡水利枢纽下闸蓄水所致。利津以下断流是因为该站上游王庄引黄闸放水,在河中筑坝将水堵死,造成3月4日至7月22日连续断流。
至此,在1997年以后几年里有关黄河断流论文与文章铺天盖地。
黄委会水文局张学成博士等在《水资源研究》杂志1996年04期发表“黄河下游断流预测与对策” [4]:探讨黄河下游断流现状的背景机理,采用双向差分法对今后下游的断流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目前的趋势发展,至200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天数将达到130左右,至2010年水平,年最长断流和将达到190天左右等。
黄委会水文局杨向辉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年04期发表“黄河下游断流分析及对策” [5]:对黄河下游断流的变化特点、成因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园口站下泄流量在关键用水月份小于900m3/s时,下游容易造成断流。
4、 对断流认识过程
作者在国家环保局征集论文时,撰写了“黄河下游断流成因与对策研究” [6]的文章,文中指出断流原因归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通过对断流现状、成因、影响、对策分析,认为自然原因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是主要的直接原因。
不考虑黄河的冲沙用水等要求最朴素的思想是黄河流域年利用水量最高超过300多亿m3,枯水年份也有260多亿m3,如果把这些一半水量留在流域远远可以满足黄河干流的不断流,保障黄河长流水。于是我们认为黄河断流的原因是黄河枯水期降水量锐减是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大量利用水资源是根本原因。
黄河干流宁夏、内蒙古引黄灌区和下游引黄向流域外引水,以及其它干流耗水量年均200多亿m3,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下游断流直接原因。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活动大量利用水资源是定义为主要原因。其基本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是以人为原因为主,一方面因天然来水的减少,另一方面大量水资源利用,大水漫灌的现象依然存在,用水量已超出黄河的可分配水量,并缺乏全流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费太低,浪费水现象普遍存在,黄河流域节水大有潜力可挖。
那时深入研究造成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的大致比例关系一度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黄河情势的发展,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为主,以及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大多数人的观点。黄河源头断流与分段小流量的出现,对黄河断流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