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新条件下报汛制度和方式探讨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4-16 20:4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作者:张克阳 苏亮 邢广军 

【摘  要】介绍了新条件下报汛制度和方式的变迁,进而阐述了报汛工作的变化以及报汛数据的使用,并根据目前水文自动化和数字水文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全面自动报汛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报汛制度;报汛方式;变迁;数据使用;建议 
   
  对水文部门而言,汛期将雨水情信息及时、有效、正确地传送到省级乃至中央防汛指挥部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4]。为了确保雨水情信息能及时、有效、正确地传送,需要有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硬件指的是雨水情信息传送设备设施;软件指的是为了确保雨水情信息能被正确编码、识别的规则(规范)和保证其正确实时传送的相应软件系统。雨水情信息能否被正确编码和识别是至关重要的。编码后的雨水情信息要求易于识别并且不能具有二义性,这一工作是保证信息正确传递的基础。因此,雨水情信息编码规范是上述一切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报汛制度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在雨水情信息编码、识别过程中共同遵守的规程或规则(规范);报汛方式是指在当前科技发展水平条件下,为了实现雨水情信息及时传送而采用的科学的、有效的工作平台,包括采用新技术条件下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 
   
  1建国后报汛制度和方式的变迁 
   
  1.1报汛制度的变迁 
  迄今为止,在报汛制度上,我国启用过2套水文情报拍报规范(办法)。一套是1964年颁布的《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是作为原《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附件出现的;另一套是2005年颁布的《雨水情信息编码标准》。这2套标准分别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电信或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水文情报工作实际情况编制和颁布实施的。《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已使用近40年,其电报采用等长加密电码型式。这一办法的实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电信开支,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单元对雨水情信息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雨水情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加之从2001—2005年间,邮电部门部分取消了电报业务,有的乡镇已全部取消电报业务,《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实施的硬件基础不复存在,已经不能满足水文情报预报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输实时雨水情信息,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统一雨水情信息传输的编码标准,加强科学管理,需要新的行业标准出台,《雨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 
  《雨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是在国家系列标准化法规指导下,以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规范化数据库理论为基础,结合水情预报拍报工作实际制定的行业标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我国雨水情信息工作的重大变革,对促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拓宽水文服务领域、提高雨水情信息拍报预报水平、提高雨水情信息共享水平有深远意义,结合各地编制的实用软件可以大大减少乃至消除错报、漏报和误报,可大大提高雨水情信息拍报预报的工作效率。 
  新的报汛规范对更正电报、洪水过程电报以及各个标志组进行了大幅度地改动,采用变长码形式,在采用24段制报汛时可以取消暴雨加报。例如,《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在拍报洪水过程采用了起涨、峰顶标志组的方式表示2组不同的时间、水位和流量,其标志信息分别为66566、66666表示,而《雨水情信息编码标准》则是采用分段方式列报时间、水位和流量。由此,可以看出新的雨水情信编码言简意赅,一目了然,便于识别、译报和入库。 
  1.2报汛方式的变迁 
  在《水文情报预报拍报办法》实施的40多年中,传递水文情报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电话传递到邮电部门的电报机房,由工作人员按照拍报等级优先传递;二是使用短波或超短波电台直接传输到各市防汛指挥部门,再由防汛指挥部门用电台传送到省乃至中央防汛指挥部门。由于这2种途径最终都是采用莫尔斯电码传送信息,处理时限较长,因此其传递方式决定了水文情报的传输速度慢、误码率相对较高。 
  新的报汛规范是在水文自测报系统较大范围普及和完善的情况下出台的。新的报汛规范更注重与水文自测报系统的链接,通过软件直接使用其采集的数据进行雨水情信息的编码,并通过X.25专线或帧中继的通信方式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传递雨水情信息报文,同时报文信息自动加入本地雨水情信息数据库。 
  新的报汛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更注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历史数据的积累入库,为以后的水情预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2报汛数据的使用 
   
  2.1简报和图表 
  利用报汛数据,水情部门可以编制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实用软件,用于防汛简报的生成,及时向驻地相关单位和领导提供综合的雨水情信息简报,便于领导决策部署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报汛数据可以绘制汛期某时、多时或一个较短时期的水文量等值线,用于以后水文预报与防汛参考。例如,可以绘制某个地区、全省乃至全国某些流域的雨量分布等值线图和暴雨等值线图。 
  2.2指导今后防汛和预报工作 
  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加之在已有基础上的雨水情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的情况下,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可以使用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指导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完善的雨水情信息数据库还可以为今后水情部门进行区域性的水文预报、洪水预报、短期水文预报和较小流域水文预报提供基础性数据。同时,结合气象部门的暴雨数据信息可以进行暴雨预报。 
   
  3建议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雨量站点和水文站点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自测报系统,最常用的几种包括雨量自测报系统、自记水位系统和流量自动测报系统,结合目前较为丰富的软件系统支持,可以逐步实现雨量、水位和流量信息的自动采集和自动报汛。如果在全国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覆盖区域的站点全部采用自测报系统,在其他区域采用短波、超短波或卫星通信方式实现雨水情自动测报,对于个别通信不便的山区站点,可以采用短波、超短波+中继方式实现(在较高地势架设中继站),这样完全可以实现较为全面的自动报汛。 
  随着水文自动化和数字水文的全面推广,可以建成较为完整的水文自动测报网络。水文自动测报网的建成,将极大推动全面自动报汛工作。只要高标准地实现自动测报系统的稳定性和畅通率,就可以全面完成自动报汛工作。新技术条件下自动报汛技术的不断完善直接影响报汛方式。这样,在新报汛制度的规范指导下,可以大大提高报汛的时效性、准确性,减少水情工作人员汛期的工作压力。另外,长期积累的报汛数据还可以作为将来防汛决策专家系统的数据库基础性数据。 
   
  4参考文献 
  [1] 刘进忠,李哲强.坚持“六个到位”做好水文测报[J].河北水利,2006(6):16. 
  [2] 江苏所有大中型水库实现汛期水情自动测报[J].水利发展研究,2005,5(6):64. 
  [3] 杨月英.汛期地面测报经验[J].气象,2004,30(4):55. 
  [4] 杨罗,董良永.关于做好今年汛期水文测报工作的商榷与建议[J].治淮,2003(6):25-2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