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深刻认识石漠化严重危害 努力推进试验区生态建设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1-08-06 08:0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中国期刊库
分享到:

 

【摘  要】恢复森林植被,还以青山绿水,重建并且改善生态环境,主要目的是建立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兴林富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认识 石漠化 危害 推进 生态建设  
        0 引言  
        当人类从刀耕火种的时代一路走来,社会文明逐渐加强了,生产力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然生态也逐渐恶化,生态破坏的悲剧愈演愈烈。在沙漠大规模进占人类共有的家园的同时,石漠也向人类伸出了黑手,威胁着人类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  
        1 石漠化成因与危害  
        喀斯特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的演变过程。“石漠化”这种喀斯特地貌的独特地质现象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被学术界称为“生态癌症”。  
        石漠化成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的因素和人为的因素。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岩溶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①是过度樵采。岩溶地区经济欠发达,农村能源种类少,群众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别是在一些缺煤少电、能源种类单一的地区,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②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沿用刀耕火种,陡坡耕种,广种薄收的方式,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冲蚀,导致土地石漠化。③是过度开垦。岩溶地区耕地少,当地群众往往通过毁林毁草开垦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由于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严重,最后导致植被消失,土被冲走,石头露出。④是乱砍滥伐。由于不合理的人为开发(如大炼钢铁时期大规模的砍伐活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推行的“以粮为纲”的政策等),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加速了石漠化发展。  
        石漠化被称为“生态癌症”,由此可见,石漠化危害严重,形势严峻,已经严重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长此以往,在未来的发展中,地区间的差距势必拉大。加快石漠化防治,近在眉睫。  
        2 石漠化的防御与治理  
        2.1 大力宣传,增强全民生态意识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石漠化治理是毕节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宏伟事业。要紧密结合毕节地区实际,组织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石漠化治理对稳定脱贫,促进广大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防治石漠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09年5月24日-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贵州毕节地区召开了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第一次省部联席会暨现场会。会议就石漠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会议现场考察了毕节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和危害、工程治理成效,总结交流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情况和经验。  
        加大宣传力度,务必让石漠化地区人民群众深刻认识石漠化危害的严重性,充分了解石漠化带来的生存危机,积极防治,与自然灾害作顽强而不懈的抗争。  
        2.2 加强防御工作,阻止石漠化的进一步发生 各地各级领导应当深入研究当地石化情况,仔细了解石漠化成因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当地实际拟定防御计划,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石漠化防御工作。如禁止乱砍滥伐,禁止破坏性开发等,将可能造成石漠化进一步发生的人类经济活动扼杀在萌芽状态。  
        人类要生存,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无可厚非。但自然资源决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极力保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2.3 加强治理工作,恢复石漠地区的自然生态 石漠化治理的根本问题是改善岩溶地区人民生存、生产、生活环境,主要措施是恢复森林植被,还以青山绿水,重建并且改善生态环境,主要目的是建立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兴林富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同地区石漠化虽有很多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各地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当地石漠化状况作深刻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准确判断当地石漠化形势,积极探索石漠化治理工作思路,努力寻求石漠化治理模式。  
        我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水系流域,因此,小流域治理是石漠化治理的主要的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模式。为落实治理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领导,强化责任;②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林牧产业;③强化科技支撑,科学防治;④加强法制,严格保护;⑤大力宣传,增强全民生态意识;⑥强化监管,确保资金安全;⑦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⑧各部门协调配合,建立科学的现代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管理与运行模式。  
        早在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为毕节的发展明确了主题。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高瞻远瞩,将毕节地区纳入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围,给解决毕节地区石漠化问题带来良好的契机。  
        毕节人将不辱使命,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石漠化防治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