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中国武术短兵运动的特点与作用(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3 16: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建利
分享到:

 

  1.3技术方法的多样性

  短兵运动源于多种短器械的训练与实战技术,汲取了多种短器械的实战技法,因此,短兵技术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在短兵对抗中、除了颈、裆等禁击部位外,规则规定只要实用,击打其他身体部位都能得分,凸显了该项运动的开放性。短兵运动中的基本技术动作有斩、点、劈、崩、砍、刺、撩、挑、扫等动作及一些动作组合;基本步法有前进步、后退步、交叉步、跨步等;还包含有各种各样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防守反击技术等。习练者只有通过勤学苦练、不断积累才能掌握短兵运动技法的多样性,才能体悟到短兵技法的精髓。

  1.4广泛的适应性

  短兵运动由于具有短兵器械及护具的安全性、竞技对抗的崇尚技巧性等因素,适宜于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群中开展,尤其适宜于在青少年中开展,既能培养习练者其良好的意志品德,又能健体强身。再者,武术短兵运动技术方法源于武术短兵器的攻防演练,对于习武者而言内容易懂、易学,因此在习武人群中开展短兵运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此外,由于武术短兵在发展中也借鉴了日本剑道、西方的击剑技术和竞赛训练内容,也易于被其他国家热爱短器械斗智较技的人士所接受,有利于武术短兵运动的国际化推广。

  2武术短兵运动的作用

  2.1强身健体、防身自卫

  短兵运动是一项斗智较力的对抗性运动。其技术动作包含着肢体快速的屈伸、身体的腾跃、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了运动。通过科学化的短兵习练,不仅能够提高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各器官的机能,还能够提高人体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灵活性,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通过短兵技战术的习练,掌握短兵的攻防技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习练者的防身自卫能力。

  2.2磨练意志、培养品德

  短兵运动对于习练者意志品德的磨练是多方面的。在基本的功力训练中,习练者要不断克服全身肌肉的疼痛关,还要克服训练过程中的单调与枯燥,常年有恒,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在对抗练习或竞技比赛时,还要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忍受搏击时身体所遭受的皮肉之痛,逐步增强敢拼敢斗的意识,培养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在武术短兵的习练过程中,还必须始终贯彻“尚武崇德”思想,重视礼仪教育和武德的培养,尊师爱友,讲理守信,见义勇为,不恃强凌弱,永不自满等优秀品德,把激烈的攻防技术同人生的修行结合起来,陶冶情操,促进精神的文明。

  2.3竞技交流、增进友谊

  武术短兵运动文化底蕴深厚,技法多样,习练者在学习和竞技中常会有“艺无止境”之感。因此,群众性的武术短兵竞技交流活动,不仅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的途径,同时也是增进友谊,促进短兵运动广泛传播的良好手段。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通过短兵运动的竞技和交流,使不同国家的武术爱好者不仅提高自身的竞技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武术短兵运动来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从而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理解和交流,促进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

  2.4休闲娱乐、丰富生活

  短兵运动不仅是一个激烈的竞技项目,也是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体育项目。短兵运动是两人手持短兵的直接对抗,场面紧张刺激同时又富有乐趣。紧张刺激表现在两人对抗时身处激烈气氛中,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比赛;而乐趣则表现在比赛过程中得分或失分、胜利或失败时的不同的情绪体验。通过一般性短兵对抗练习,可以使习练者在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消除身心的疲惫;而高水平的短兵竞技比赛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美的启迪和享受,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

  3结语

  武术短兵运动作为一项攻防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前景。但是目前,由于宣传不够,竞赛少、竞赛规则以及护具等发展较为缓慢等方面原因,人们对于武术短兵的认知还不够,武术短兵运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因此,还需要众多武术人士及体育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活动,促进武术短兵运动的蓬勃、健康、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44.[2]王华锋等.中国短兵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3.

  [3][4]体育院校专修通用教材,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