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与策划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6 17:0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汉京琼
分享到:

 

  摘 要:电视新闻的创新与策划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能让电视新闻节目在内容上吸引受众,在形式独具一格,在技巧不落俗套,从而提高收视率,是电视新闻从业者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电视新闻 ; 创新 ; 策划 ; 思维

  [中图分类号]: G2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闻节目的数量与日俱增。在电视新闻的制作与播出中,有一些思维过于陈旧,有一些领域需要我们扩展,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我们创新。下面从新闻内容故事化、突出人是新闻中的主角和电视新闻策划时需要注意的几点原则这几个方面来谈一下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认识。

  一、内容故事化

  1、用悬念抓住观众的心

  最近几年,各地纷纷办起了晚间新闻节目,和黄金时段的当地新闻联播节目相比,晚间的新闻节目更侧重于社会新闻的报道,更贴近百姓生活。可这个时候却有大量的电视连续剧和综艺节目与晚间新闻争夺观众,我们想让新闻故事能够吸引观众,应该每天都留一个悬念给观众,使这个悬念成为人们聊天的热门话题,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新闻。

  2、抓住细节

  细节是电视新闻的骨肉,缺少细节的新闻难以吸引观众。细节可以为主题服务,并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现出人物的内心想法。在同样一则表现抗震救灾的新闻中,第一则新闻是成片倒塌的楼房,而第二则新闻是一位母亲抱着刚从废墟中救出的一岁多的孩子痛哭的镜头。第二则新闻显然比第一则新闻更加打动人,母亲抱着孩子痛哭的这个小细节就能够巧妙的表达出本则新闻的主题。

  二、人是新闻中的主角

  1、用真情去打动观众

  电视新闻节目主要关注的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选择的题材不仅包括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生存环境等事件, 还包括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服务、消费等。电视新闻的题材也应多元化,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这个层面上。应该继续拓展,引导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及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从而最终显现出媒介强大的社会效应。在做电视新闻节目时要体现以人为本,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关注新闻事件中所讲述的人物,二是要考虑到观众收视需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突出人是新闻的主角,这样才能用真情去打动观众。

  2、突出人作为新闻的主体

  忽略人作为新闻的主体的报道经常出现在一些对灾难的报道中,很多记者往往把各种灾难中的水、火、风等当成主角,很少有人出现的镜头。若画面是人在风雨中艰难的走着就会比单单表现风雨的镜头更加能够打动观众。很多灾难性的事件是突发的,记者往往拍摄不到现场画面,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采访亲身经历的人,让他们说出当时的那个场景以及自己的感受。让观众感受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且在选择人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不能缺少的平民意识

  做新闻要有平民意识,用老百姓的眼光做新闻。体现平民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平视大人物。大人物的形象在老百姓的眼里多半是概念化的,观众最想看的是这些大人物的本来面目,所以对大人物活动细节的刻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第二,在平视大人物的同时不要忽略普通人的小故事。普通人的小故事是发生在大多数观众自己身上的故事,所以这种新闻会让观众感受到似乎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收视兴趣。第三,做新闻时应设身处地,以心换心。设身处地不是在做秀,而是以真诚之心对待新闻里的人物,对待观众。新闻工作者付出了真心,就会收获观众对节目的喜爱。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