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国际范
摘 要 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乒乓球项目特点与中国文化紧密融合,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化”特征的乒乓球文化。然而,在体育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乒乓球文化面临着整合与创新,以及对外推广与传播的重任。以中国乒乓球文化“本土化”现象为视角,采用“引进去与走出来”的方法,旨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推广乒乓球文化,促进其文化的融合,使乒乓球运动向国际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乒乓球 文化
自1904年乒乓球运动由日本传播到中国,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传播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性。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以来,中国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金牌。面对中国的过于强大,世界乒乓球运动呈现明显的非衡状态。中国乒乓运动的巅峰时刻,我们庆祝的同时需要更好的规划。如何让世界乒乓球运动长久的发展下去,如何实现中国乒乓球文化向国际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迈进,这是迫切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乒乓球文化独特的地缘性“本土化”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敏感,国际关系紧张,恰逢国际乒联邀请中国成为其成员国,于是中国领导人抓住这一时机,选择了乒乓球运动作为政治攻坚的媒介,成就了“乒乓外交”的历史佳话。
乒乓球以其项目自身特点与中国文化紧密融合,在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化”特征的乒乓球文化,体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上。物质文化层面包括:技术、战术的“本土化”、乒乓球器材的“本土化”、训练方法“本土化”、人才培养机制“本土化”。除了物质层面的创新外,其“本土化”在精神层面也是硕果累累。“人生能有几回搏”、“祖国荣誉高于一切”、“创新才有生命力”等响亮口号都充满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不仅鼓舞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还激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奋发向上,成为人们建设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与我国科研工作者和教练员的关系密切。球队不断创新其训练方法,其中“男帮女”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多球训练法都极为有效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从20世纪50年代起,体育主管部门着力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三级训练网”,80年代强化了这一模式,明确了具体要求,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层层衔接,逐步形成一二三线队伍梯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乒乓球人才无论从培养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中国乒乓球文化向“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一直担负着为国争光的重任,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当今,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更多地关注竞技水平的提高,即世界大赛中的摘金夺银。国际乒联为限制某一国家乒乓球的一枝独秀,频频改革,器材、赛制的变化在乒乓球界从未停止过。竞技体育比赛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比赛的竞争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比赛中摘金夺银成为定律,观众对毫无悬念的比赛会逐渐失去兴趣。乒乓球运动“一家独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迅速蔓延到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各个领域,因此,中国乒乓球文化向国际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
实际上,中国乒协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2009年初,蔡振华接掌中国乒协时提出“养狼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帮助外国运动员提高水平。除此之外,在50届世乒赛的备战期间,中国乒协派人去充当波尔、萨姆索诺夫等人的陪练,帮助他们提高水平。这些现象表示国球已跳出过分计较得失的小格局,考虑更多的是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推广。为打破世界乒坛长期失衡的现象,国乒“第三次创业”应运而生,即“从单一训练、竞赛,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乒乓球运动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比之前的“养狼计划”的范围更加广泛。
为促使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更好的持续发展,中国乒协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首先,从乒乓球项目自身发展要借鉴美国NBA的做法,坚持走职业化和市场化路线。其次,做强国内乒乓球联赛。从国家长期集训体制转向职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从极少数人在意变为大多数人关注和参与,只有这样乒乓球运动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再次,与其他国家共享乒乓球核心运动规律。通过输出真正高水平的教练、运动员以及定期开放国家队训练课等方式,将中国乒乓球训练中积累的经验与其他球队共享。同时,吸引国外优秀球员与中国球员同场竞技,以提高国外球员的竞技水平。最后,全面提高球员的文化素质,走“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路线才是今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选择。
三、结语
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一家独大”的现象不利于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如何帮助和提高对手竞技水平,普及和推广乒乓球运动,还应该在提高乒乓球运动健身性和观赏性上多下工夫,更多的吸引参与者的目光,使乒乓球运动更加国际化、年轻化。
参考文献:
[1] 兰彤.论后奥运时期中国乒乓球文化的和谐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6-10.
[2] 于文谦,荆雯.我国乒乓球“养狼计划”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30-33.
[3] 钟宇静.世界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0-122.
[4] 欧阳柳青.21世纪初中国体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辩证统一[J].体育学刊.2004(1):19-2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