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系统

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射箭运动员训练控制中的心理压力调节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9-17 18: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彭志刚
分享到:

 

  【摘要】阐述了对射箭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应该适时地对其进行加压与减压。抗压训练是射箭运动员压力调节的重要内容,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要时时贯彻。射箭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要遵循三个原则,并且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酌情进行。

  【关键词】射箭运动员;心理压力;调节;加压减压

  【中图分类号】G423.69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9-0043-02

  当前,随着竞技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激烈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心理素质的训练水平。实践证明,运动员承受大赛压力的能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运动员临场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这就对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新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和安排来提高运动员承受压力的能力。在训练中,重视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节对射箭运动员来讲极为重要。

  一、射箭运动员压力调节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讲的压力调节,主要是指降低人们的心理压力,通过减压,使人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生活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运动员的压力调节总体上可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适时地加压与减压。适时地加压与减压是射箭运动员压力调节的特点之一。我们知道,在训练控制中,必须使运动员保持适宜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必须适时地给予加压或减压。加压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对压力环境产生适应,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高水平运动员在大赛中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如何提高运动员适应大赛压力的能力,就是加压要解决的问题。减压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过大的心理压力保持在适宜水平,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每一天的训练。

  (二)不断提高运动员承受压力的能力。不断提高运动员承受压力的能力,是射箭运动员训练控制中压力调节的又一显著特点。射箭运动中承受压力能力较弱的队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改变,为此,在训练中,教练员必须适时地以运动员适应大赛环境和承受大赛压力为标准,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抗压能力进行训练。可以更多地采取阶段性测验、模拟比赛、封闭实战性训练、提高训练要求、确定更高的训练目标、领导督战训练等各种方法、手段不断地给运动员施加压力,每次施加给运动员的压力强度都要超过运动员的承受限度,使运动员在不断接受压力刺激的过程中,产生生物适应,提高承受压力的能力。

  二、射箭运动员压力调节的原则

  运动员的压力调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调节的好则有助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调节的不好,则会使运动员从比赛一开始就会显的十分被动。那么,要做到合理地控制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教练员就必须掌握压力调节的原则,根据笔者多年的训练执教经历,认为在训练控制中教练员在对运动员的压力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应遵循极限原则、时机原则、不间断原则。

  (一)极限原则。极限原则是指在训练中必须以超过运动员一般能承受的强度对运动员施加压力,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对射箭运动员的压力控制,重要的在于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以适应大赛的要求。为此,教练员在训练中应通过不断的提高训练要求、加大训练的负荷强度和利用运动队内外环境因素的各种干扰,使运动员接受来自训练的、社会的、群体内部的和个人方面的压力。把抗压力训练归入训练计划的安排之中,把抗压训练按阶段进行划分,每一阶段的抗压训练,都要在强度和总量上超过以前运动员所承受的水平。通过一次次超负荷的抗压训练,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通过这样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随着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其抗压能力也随之提高。研究证明,采用极限原则进行射箭运动员的抗压训练,通常在大赛前安排较为适合。这主要是因为,要面临的大赛其本身就会给运动员形成一种持续性的压力,加上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宣传、群体规范约束力的加强、各级领导不断的亲临现场和运动员训练状态的不稳定性波动都会给运动员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压力。在此基础上,如果教练员再有计划地利用大赛前的实战性训练、阶段性测验、对抗性比赛的安排,通过超强负荷的训练和高标准的要求,就可以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这正是极限原则运用的最佳环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