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损耗理论在运动领域的应用(2)
在竞技运动领域,运动员同样可以运用注意转移策略排除干扰,防止损耗。赛前,干扰运动员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界环境因素和运动员自身因素。外界干扰主要包括记者的采访、舆论的压力、成绩的预测和球迷的期望。针对以上干扰,运动员可以关掉电脑和电视,并且拒绝采访。运动员自身因素主要是指不断动摇的自信心,对自己实力各种怀疑以及想赢怕输的念头,即“胡思乱想”。对于这种干扰,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在赛前尽可能减少独处的时间,另一方面要求教练员给运动员安排适当的任务或者工作,即适当的认知负荷,以防止外界各种敏感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Vandillen,Papies和Hofmann[10]通过4项研究得出结论:认知负荷能减少诱惑刺激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具体来讲,当处于低认知负荷水平时,被试者更容易注意并加工具有诱惑性质的刺激;当处于高认知负荷水平时,这种效应不复存在。这提示我们,在比赛过程中,诸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蹦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难美性项目,运动员是按照一定的比赛顺序完成比赛的,在准备出场的过程中如何使运动员保持最佳的注意指向尤为重要。此时,先前出场的运动员的比赛表现和发挥以及比赛过程中各种意外场面的出现都极易引起随后出场运动员的注意和不良的认知加工。因此,在准备出场的过程中,教练员应该给运动员安排一定的任务,占用其认知资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运动员指明备战重点,又可以防止因为各种“胡思乱想”导致其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
2.4 练习和自我损耗
正如肌肉可以通过锻炼获得力量和耐力一样,自我控制能量也可以随着不断练习而得到提高。
关于这方面最早的研究来自Muraven、Baumeister和Tice[11],在研究中,实验者首先测量了被试者自我损耗的基线水平,在随后的2周时间内,实验组被试者接受自我控制训练,对照组被试者不接受任何干预。2周后再次测量被试者的损耗水平,正如预料的那样,实验组的被试者显示出比对照组被试者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另一项研究中,被试者参加了一个为期2个月的自我控制计划,该计划包括系统的身体锻炼,比如有氧活动和抗阻训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被试者相比,经历2个月训练的被试者损耗效应明显降低,更为显著的是被试者在训练计划中提高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不相关的领域,诸如情绪调节、适应性行为以及学习习惯[12]。
这些研究表明,尽管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在使用后会产生损耗,但不断的练习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加可用资源的数量。从长远来看,这种练习可以使人们更好抵制自我控制的失败,因此,暂时的自我控制损耗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得到弥补。
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也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认知模式,教会他们如何选择恰当的认知对象,如何抵制不良的外界信息,如何有效地控制注意指向。在竞技比赛中,外界各种信息会对运动员造成不断的干扰,因此,运动员在平时就要养成用积极思维代替消极思维的习惯,将注意力指向积极因素而非消极因素,形成合理的认知评价。面对对手的“运气球”和比赛中随时出现的偏判和误判,运动员对这些意外因素都要形成理性的认知,做好心理预案。在情绪方面,运动员要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在行为方面,运动员要有意识地进行良好行为模式的训练,用正确的行为模式取代消极行为模式,直至形成习惯。Neal、Wood和Drolet[13]通过5项研究探讨了当自我控制资源处于较低水平时,行为习惯是否能提高(降低)个体有效地实现目标。结果发现,当自我控制资源处于损耗状态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个体的目标实现带来“雪中送炭”效应;而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个体造成“雪上加霜”的后果。因此,这些结论提示我们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期望这些行为习惯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过程的一个个难关。
回顾以往的研究不难发现,还有许多实证研究的结论也可以运用到运动领域或者已经运用到了运动员被试者身上。比如,Tice等[14]发现,积极情绪可以有效地补偿自我损耗,而李想[15]用大学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再如,Webb和Sheeran[16]发现,执行意向可以预防自我损耗,而郭莹[17]也成功地将这一结论推广到大学生运动员群体。而对于自我肯定和榜样启动对自我损耗的补偿效应[18-19],在普通领域和运动领域均得到实证性研究的支持。
3 研究展望
3.1 补偿集体项目中运动员的自我损耗有待研究
已有的关于自我损耗的研究主要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没有探讨和检验人与人的交互作用是否也会是一种自我损耗的影响因素或补偿方式。因为在运动领域,除了个人项目外,集体项目也不在少数,集体项目的特点就是队员之间通过密切的配合完成比赛,队员与队员之间必然要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因此,当集体项目中的个别队员出现自我损耗时,不得而知的是,其他队员是更容易受到这个队员的影响进而产生损耗,还是更容易被激发出巨大的动力。如果队员之间的损耗会产生消极影响的话,那么在集体项目中如何补偿运动员的自我损耗肯定不同于个体项目,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性研究。
3.2 不同项目的自我损耗补偿方式需要探索
自我损耗给不同项目运动员造成的影响必然不同,和体能类项目的运动员相比,技术类项目的运动员似乎更容易受到损耗的消极影响。比如射击、射箭等项目,尤其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这些损耗很可能造成运动员致命的失误;而对于隔网对抗类项目来说,在比赛的后半阶段,随着运动员体力的下降,运动员自我控制资源也随之下降,因此这些项目也容易造成运动员的损耗,对于不同项目的损耗,补偿的方法必然不同,并且自我损耗给运动员技术层面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哪些特点,以及这两者之间是否会受到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影响现在还不清楚,这可以成为新的研究切入点。
3.3 短期自我损耗和长期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自我损耗的效应是短暂的,这种短暂的损耗效应是否会产生累积效应,每天的损耗如果得不到充分的补偿,是否会导致消极影响进而造成运动员长期的运动性心理疲劳,自我损耗和运动性心理疲劳是否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自我损耗理论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以上分析的应用和启示有些已经在运动领域得到验证,有些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更多的实证性研究。然而,期待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关于自我损耗理论的实证性研究应用到运动领域,给教练员和运动员以强大的量化性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张连成. 自我损耗的控制: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 体育科学,2013,33(6):3-13.
[2] 李想. 情绪状态对自我损耗的影响[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3] 郭莹.执行意向对自我损耗的影响[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4] 李爽. 自我肯定与自我损耗的关系[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 董蕊. 榜样启动对大学生运动员自我损耗的补偿作用[J].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2):122-13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