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郑振铎研究《三国志演义》述论(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3 09:2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璇
分享到:

 

  2. 考证《三国志演义》作者

  在古典文学研究之余,郑振铎还从事着大量搜罗和收藏通俗文学典籍的工作。所以,他在访书过程中,常能发现新资料,如在宁波的访书活动中,就发现了天一阁抄本正续《录鬼簿》,从而为破解《三国志演义》的最终写定者之谜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其中,《录鬼簿续编》有关罗贯中的记载,虽仅寥寥数语,但成为当时乃至今日,研究罗贯中其人其事最具权威性的文献资料: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变故,隔天一方。至正甲辰复合,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风云会》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蜚虎子》三平章哭死蜚虎子

  《连环谏》忠正孝子连环谏{2}

  通过对此进行考证分析,再配以明清文人只言片语的相关记述,可以得到罗贯中生平的基本信息。其重要作用,正如鲁迅先生所评价的:"自《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论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意之所能至哉。"{3}此后,郑振铎将该书购买收藏,又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即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并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可见,郑振铎对此书既有发现之功,又有保存之劳。

  论及罗贯中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地位时,郑振铎认为"在元、明小说演进上,罗贯中是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的……罗贯中氏出来,竭其全力,著以小说,以提倡小说。而小说界的蓬勃气象,遂复为之引起,直至产生了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明代,罗氏之功,实不可没。而罗氏健雄的创作力,在中国小说史上,似乎也一时无比",评价是极高的。"而其著作大多为历史小说、讲史及英雄传奇,《三国志》及《水浒传》最有大名",{4}突出地确定了《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二、学术考证

  1. 论证《三国志演义》成书

  1924年日本学者盐谷温发现藏于日本内阁文库的元至正年间新安虞氏刊《三国志平话》,立即引起国内学者重视。郑振铎便于《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一文第二节至第六节对其作出详细考证,并以宏观视角将其纳入《三国志演义》成书系统中。通过比较,既清楚地知道了三国故事在元代的面貌,又使《三国志演义》成书的线索更加清晰。

  以三国故事为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在唐代便已兴起,至宋代就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说话艺人,在元代又发展为戏曲和平话。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郑振铎对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通俗作品,从纵和横两个方向进行,经过勾稽整理、对比研究,得出令人信服的三点结论:其一,元代的《三国志平话》是在宋人话本小说基础上因袭改造而成 ;其二,《三国志平话》俚俗色彩很重,多有荒诞不经的情节、因果报应的思想,且文笔粗糙,颇多讹误,可见是成于民间艺人之手;其三,《三国志平话》已奠定了《三国志演义》小说的基本框架,演义小说中的重大事件,在《三国志平话》中都有涉及,并且在《三国志平话》中已显示出明确的"拥刘反曹"倾向。由此可见,《三国志平话》是演义小说的直接素材。在此基础上,演义小说的重要开拓是"回顾到真实的历史中",即将民间故事经过改造,删削传说、增改史实、润色文句、加入诗词,使小说文本逐渐出现文人化的特点。在此之后,又经过罗贯中的改写加工而诞生的《三国志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很快就流行起来。

  2. 探析《三国志演义》版本系统

  在民间书坊的参与下,古代小说在成书后,往往会经历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郑振铎以现代学术眼光,很早便注意到了此种现象,并着手研究。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第九节至第十一节中,列出十三种明清版本,认为最早的应是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还推测说"也许竟是罗氏此书的第一个刻本",并由此进一步认定此本是"一切万历本、二李本的祖本"。在《三国志演义》成书后,围绕着不同刻本又形成书坊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小说文本的样式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如自万历后,在文本中插入图画始盛于周曰校本,此后《三国志演义》各版本中大多附有图画。又如嘉靖壬午本的卷目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周曰校本变为十二卷二百四十则,而余氏双峰堂则为二十卷二百四十则,到毛评本成了六十卷一百二十回,卷数几经变化。再如周曰校本卷首识语中"购求古本,敦请名士,按鉴参考"体现出小说加入编年的特征。还有在万历二十年余氏双峰堂本开始有了批评文字,此后在文本中加入评语,特别是名家批评成为潮流,先后出现李卓吾批评本、钟伯敬批评本、李渔批评本,以及毛评本等,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国志演义》进行了扩充和丰富。更有如周敬轩诗在周曰校本、余氏双峰堂本等都有出现,而在毛评本中既有保存又有刊落。

  郑振铎认为,成书后的《三国志演义》小说文本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增补,这是各个书坊追求商业利益而在原书上做的改动。但对比各本文字描写,在内容上仅有微小出入,并无实际的、本质的变化。因此他认为要研究《三国志演义》,值得利用的版本是嘉靖壬午本、余氏双峰堂本、李卓吾评本等明本及清代的毛评本和李渔评本。根据各本文字及刊刻时间,郑振铎推测出《三国志演义》版本的流变顺序,如图表所示:

  3. 梳理历史小说脉络

  在对《三国志演义》探讨的基础上,郑振铎还对历史小说的整体创作脉络进行梳理,构成小说史研究的一种体系。他认为历史小说创作有两个分支,"一是愈趋愈文的按鉴重编的历史故事,一是愈趋愈野,更扩大了,更添加了许多附会的传说进去的通俗演义"{5}。《三国志演义》无疑是历史小说开始分化的起点,对《三国志演义》的研究是历史小说研究的部分,而历史小说又是研究整个小说史不可分割的部分。阐述一个关键问题便可以展开整个文学史的研究,因此在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第四十八章《讲史与英雄传奇》中,开篇解题即以简表的形式列出讲史小说与英雄传奇的转换情况,可以说是以片段式的研究而扩展为宏观的生动体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