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评《美狄亚》与《霍小玉传》中的复仇母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5 13: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徐镱闻
分享到:

 

  母题是一个外来概念,由英文“motif”翻译过来。在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先生就已经提出母题这个说法了。母题属于比较文学中主题学的研究范畴。对于主题和母题的区别,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第二版)中,编者认为主题是“抽象的”、“主观的”,而“母题”是“具体的”、“客观的”[1]。作为文本中的基本元素,母题是不可再分的,母题“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1],主题则具有褒贬性,而母题无所谓好坏,母题一旦具有倾向性,则转化为主题。由于母题的这些特性,其数目也是相对有限的。“复仇”,作为作家们钟爱的母题,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
  在西方文学中,从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到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这些伟大的作家无一例外地向我们展示了复仇这一母题。同样在中国,无论是西汉司马迁《史记》中的赵氏孤儿的故事,还是明清曹去晶的《姑妄言》,亦或是曹禺的《原野》中的复仇母题都是可圈可点的。中外作家偏爱的这一母题在表现方式、文学传统和作用方面有一定的不同。本文将浅评同一母题“复仇”在《美狄亚》与《霍小玉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美狄亚》是其最广为流传的悲剧作品之一。主人公美狄亚是科尔喀斯国国王的小女儿,也是赫卡忒神庙的女祭司。她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帮助英俊的伊阿宋取得金羊毛。为了同伊阿宋一起逃走,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并且分割尸体抛尸,以此来拖住国王的追逐。后随伊阿宋来到希腊的伊奥尔科斯,在美狄亚的帮助下伊阿宋报了杀父之仇,但伊阿宋并未取得王权,于是二人逃亡到科林斯国,并生育了三个儿子。多年以后伊阿宋移情别恋,看上了科林斯国的公主,并打算迎娶她,同时,国王要驱逐美狄亚和她的孩子,悲愤地美狄亚决定报仇,她向公主献上浸满毒汁的精致袍子,毒死了国王和公主,并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绝了伊阿宋的后。复仇之后的美狄亚乘着龙车绝尘而去。
  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歌妓霍小玉本是霍王之女,因为母亲是霍王宠爱的婢女,身份卑微,霍王死后被逐出家门。霍小玉美艳动人,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书生李益在长安与歌妓霍小玉相恋并同居。李益得官后,临行前向小玉发誓要与其白头偕老。然而李益省亲时,与其表妹卢氏订婚。霍小玉得知后,怨恨而死,死前说要变成厉鬼,叫李益不得安宁。后来,小玉的冤魂果然化作厉鬼,使李益猜忌妻子,使他的婚姻生活一直受到干扰。
  《美狄亚》和《霍小玉传》这两部优秀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复仇这一母题。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因为爱情的挫败,才走上了复仇之路,是典型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男人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一旦遭遇情变,女性的内心遭到重创,复仇的心理便会被激发出来,于是展开一系列的报复行为。
  中西方在表现这一母题上是有一些相通之处的,其情节结构一般多为:一美貌女子无私帮助一位英俊青年,二人相爱并盟誓,青年功成名就后抛弃原配,移情别恋,悲情女主角迫不得已采取过激行为。然而美狄亚和霍小玉虽然同样在为爱情复仇,但前者是肉身报仇,以销毁敌对方肉体来泄愤,甚至为了复仇不惜杀死自己的孩子;后者则是灵魂复仇,霍小玉本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生时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自己羞愤而死,死后化成厉鬼去复仇,复仇的过程也只是骚扰了负心汉的婚姻生活而已。从这一点便可看出两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观取向,《美狄亚》偏向于西方的个人主义,注重理性和现实,就算复仇也是如此,凡是损我利益者我必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且通过复仇可以达到个人人性的成熟和完善;而《霍小玉传》则多了点中国古代文学中所特有的神秘主义,更偏向于伦理道德的实践,霍小玉怨恨而死也博得了大众对她的遭遇的同情,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也对后人起到了一定的教化和启示作用。
  美狄亚为了复仇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使得伊阿宋因绝后痛苦,这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是不可接受的,中国人常说“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是人。美狄亚叛国弃父、弑兄杀子超越了社会的伦理道德,因此美狄亚骇人听闻的复仇充满了非正义和非道德的因素,这是父权社会的悲哀,也是西方早期对个人力量和武力崇尚的表现。而作者蒋防在《霍小玉传》中提到,很多知道霍小玉事情的人们都很同情她的遭遇,说明中国古代的这类复仇小说在表现复仇母题的时候一般具有正义感,主人公的复仇既不血腥,还恰到好处地惩罚了负心汉,这样的正义性可以引起人们的怜悯,并起到教化社会道德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功利性。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黄敏老师总结的那样:“中国文化与文学具有鲜明的现世功利目的,复仇文学的核心是对社会秩序的最终稳定的关怀。”[2]而西方复仇母题中的故事更加关注个人的经历和命运走势。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复仇母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审视中西方复仇文学的差异性,了解它们的艺术价值,还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这类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创作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淳等.比较文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6.
  [2]黄敏.复仇之道—中西复仇文学的差异及其价值分析[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