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毕飞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的母爱书写(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5 13:5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清
分享到:

 


  心理学上说,“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马斯洛认为,可把人的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耿东亮需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如吃饭,然后还会有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等等需要。作为母亲的童惠娴,用她的全副母性、全身心的投入,给予了耿东亮充分的生理上的需要满足,“喂奶”和“吃鸡蛋”便是明证。但也正是这个作为母亲的童惠娴,在年幼时“不让耿东亮下地。耿东亮望着满地飞跑的小朋友总是想参与进去”,“母亲不让”。在耿东亮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并不顺利,一定程度上他“爱和归属”的需要被扼杀了。到了上大学,耿东亮“和女孩子一对视他的脸便红得厉害,心口跳得一点都没有分寸。耿东亮在女孩子的面前自卑得要命”。这种需要被扼杀的后果,一直延续到他在面对与筱麦的“爱情”时表现出失魂落魄、手足无措,也导致他最终被“干妈”罗绮做了人生的“全面引导”。
  “父母就是养育孩子全方面成长的个体。”孩子的全方面成长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包含了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作为母亲的童惠娴,在满足耿东亮生理需要方面做得一如惠嫂般伟大、无私,但在满足其心理成长需要方面却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事实上,童惠娴无私无尽给予的母爱变成了耿东亮成长道路上的束缚。在这一对母子之间就形成了母亲追、儿子逃的场面。耿东亮更将对母爱的逃避扩展到对炳璋的逃避上,因为炳璋的行为太像母亲了。童惠娴用“过分的母性与近乎蛮横的母爱”将耿东亮赶出了家,赶出了学校,赶到了社会上。
  总而言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作为毕飞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同此后的作品一样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母亲的关切,同时也用童惠娴这一形象诠释了丰富而复杂的母爱。这部小说对母爱的书写也让读者对一贯以伟大而圣洁的面目出现的母爱有了更多的思索。
  【参考文献】
  [1]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2]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A].毕飞宇作品集(陆)[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3]毕飞宇.那个夏季那个秋天[A].毕飞宇作品集(叁)[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4]中国就业培训指导技术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2011修订版)[M].民族出版社,2011.
  [6](美)简.B.布鲁克斯.为人父母(第6版)[M].包蕾萍,李秀芬,马明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