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有法之极为无法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04 13: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孙星群
分享到:

 

 
 
  继2011年首届居庸书苑"再续兰亭--山水情怀琴书诗会"的圆满成功之后,时隔两年,2013年5月25-27日,中国传媒大学曾田力教授再次发起并携手音乐理论家李西安教授、青年作曲家张朝、青年歌唱家龚琳娜夫妇等音乐家和学者策划、举办了第二届"再续兰亭"的雅集。为期三天的活动分为"指尖上的中国"、"琴韵流深"、"百家问学"三个大的板块。
 
  此次活动仍然延续居庸书苑一贯的探索路线,即新时代环境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问题,这次的目光主要聚焦于钢琴、作曲、声乐等方面,这些领域的优秀演奏家和学者们齐聚一堂,创造了一次次的精彩,充满了来源于艺术的惊喜和快乐,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秦序教授笑言:"参加活动的几天就像坐过山车,经历不同的中西方音乐的交流和碰撞,听到太多'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最完美的乐器',一切都是那么好,我只能感觉艺术的特点是多元一体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大美也。"
 
  一、环境与即兴
 
  来到居庸书苑的宾客们都会为居庸关环抱之下的幽幽山谷而沉醉,正如书苑的主人曾教授所说,从进山的那一刻起,人们便开始做减法,在自然的"淘洗"下,逐渐减去身心的负担,进入本真的状态。可以想见,在这样的状态下,与内心、与音乐的距离更容易亲近。
 
  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标榜和媒介。我国的传统艺术与自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自然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神养分",传统的艺术精神也有许多是来源于自然的启发和延伸。近十年来,居庸书苑一直坚持在这样的山水环境中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以期追溯、接近和尽可能地还原古老而传统的音乐文化传播氛围和方式。在这里所做的探索,例如自然声场下的拾音与录音、传统艺术形式的再整合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事实上,壮美、神秘与灵秀兼具的山水确实对与会者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三天的活动里,多场音乐会以及研讨都是在清新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例如25日晚,赵晓生教授的琴音和铿锵有力的朗诵还回荡在山谷间,借着他"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道路之思考"讲座的余味,音乐家们又纷纷自发地献上了精彩的表演。夜风中,月色下,人们聆听了古老的尺八音乐,大漠苍凉之感铺面而来:李凤云夫妇以宋代"南风"琴奏上古"南风歌",醇厚、古朴又典雅:青年钢琴家盛原、由熹,作曲家张朝等除了精彩的演奏,还就中国钢琴的发展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十分尽兴;钢琴家李青弹奏的《彩云追月》与山后隐约羞涩的月亮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在温润、抒情的琴声与朦胧的山影、月影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经历了一场绝美的"声景"体验。26日晚,刚从外地赶到书苑的青年钢琴家沈文裕在众人的热情掌声中弹奏了9首乐曲,使得演奏者与听众都共同酣畅淋漓地体会了钢琴音乐的美妙。听众们围坐在一起听他兴致勃勃、手舞足蹈地讲述从肖邦、勃拉姆斯再到米凯兰杰利的轶事以及随后夜晚的露台上人们举杯邀"乐"的场景,也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未经先期策划的"偶然"活动着实是可遇而不求的。
 
  这种方式与居庸书苑努力追求和提倡的"即兴"是契合的。在日程的安排上,主办方设计了一定的"留白",充分鼓励宾客们放浪形骸、自由发挥,希望自在的氛围能激荡人们的真性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而,许多人畅所欲言,台上台下的界线被模糊,约束逐渐被抛却,来宾们听乐、赏乐,直接与艺术家对话,一切都是自然、融洽的,趋近于回复本真的状态。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25号下午的活动是一场"命题即兴",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框架下,以现场的诗经吟诵、昆曲演唱、书法、诗词朗诵为线索,启发现场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分别由音乐学专家谢嘉幸、韩锺恩、牛陇菲主持,作曲家赵晓生、高平、张朝,古筝演奏家袁莎,钢琴家袁芳,书法家王岳川均参与其中,探索着艺术创造的可能性,掀起了一次次艺术创作和体验的高潮。艺术家们内在的能量被激发,而观众也为其间所映射出的才情而叹服。
 
  27日上午,龚琳娜夫妇带着乐队坚持在雨中为居庸书苑的宾客以及山里慕名而来的村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诗词演唱会,歌词取自屈原、李白、杜甫、欧阳修、李清照的传世名篇,曲作者则是浸淫中国文化多年的德国人老锣。龚琳娜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变的,反映在音乐上也是如此:诗、词意境的表现各有不同,她的唱法也会随心应口地变化,音色的处理上有清澈的空灵也有本真的豪放,一场音乐会下来,让人大呼过瘾。据她自己所说,唱诗词让她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能更真切地体会诗人和词人的情感,诗词给予了她很大的营养。一个多小时的音乐会,使听众们全然忘却了山雨带来的寒冷。村民们认真地听完了全部的演唱,音乐会结束之后,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激动地拉着龚琳娜的手赞叹不已,场面令人动容。在场的许多村民也纷纷表示他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音乐。这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引人思考,在传统音乐传播的问题上,传播者和媒体是否有足够客观的认识?
 
  二、对话与融合
 
  在传媒技术快速发展,社会文化丰富多元的境况下,为了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对话与融合成为了近年来传统音乐传播中比较热衷的一个话题,也是一种愈加常见的传播方式。一方面,丰富的文化因子和技术手段带来了多层面的艺术体验,另一方面,它对传播者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深入了解不同的艺术类别,还须熟知传媒文化。关于此,居庸书苑多年来有了较为成熟的体验,曾教授认为:整合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发扬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神,让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只是辅助,避免本末倒置。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