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再续兰亭--山水情怀琴书诗会"中,"对话"与"融合"的宗旨都有非常精彩的体现。一则表现于25日上午"指尖上的中国"音乐会。该场音乐会选取6首被改编成钢琴曲的传统曲目,分别由传统乐器和钢琴演奏,以共同演绎、对话的方式进行,例如一首民乐版的《彩云追月》之后演奏钢琴版的《彩云追月》,其出发点在于关注钢琴艺术如何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诠释,在对话中发掘二者的互相启发之处。这是一个新的尝试,使得钢琴家们在演绎中国钢琴音乐的时候更注重从传统中吸收养分,也使观众有机会体验到两种不同音乐诠释方式的妙处。留学于美国伊斯曼学院的青年钢琴家李扬说:"听了翁镇发、屠伟刚和罗守诚三位民乐演奏家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找到了许多从前我在钢琴上找不到的声音,只看钢琴谱找不到这种感觉。这次的体验对我如何在钢琴上演奏中国作品,使之更具有中国味,有很大的启发"。钢琴家李青谈起她的体验时说:"钢琴、大自然,还有友谊的结合,这是最美好的!"
如果说"指尖上的中国"体现出的是"对话"的宗旨,另一场体现"融合"宗旨的是26日下午的"琴韵流深"音乐会。音乐会以古琴为核心,融合了琴歌、古典舞、弦乐四重奏、朗诵等艺术形式,采取的是书苑多年来尝试的艺术整合的方式,从中可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表达。曲目上--琴曲《平沙落雁》、《流水》,琴箫合奏《梅花三弄》,琴埙合奏《南风歌》,古典舞《书韵》,琴歌《客至》,古琴与弦乐四重奏《庆云乐》等等,传达出音乐家们对传统"士"文化精神的追求。艺术家们的表演地投入精湛,音乐款款袭人内心。在音乐会结束时,激动的曾教授哽咽着询问在场的观众是否喜欢这些音乐,是否感觉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信,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的洗涤,令人感动良久。
其实,无论是即兴、对话,还是融合,都是在寻找不同艺术表现方式之下的某些思想和情感上的共性,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求同存异。
三、理论的思考
精彩纷呈的表演引发了人们内心的共鸣,而理论的总结与思考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百家问学"是居庸书苑倡导的研讨方式,其内涵是集当前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具有历史担当情怀的朋友们,在新的文化发展向度上,向传统文化、传统音乐中精粹的艺术精神顶礼问道,在融合古人的灵性智慧同时,激发今日之艺术生命。居庸书苑一贯秉承传统文化整体传播的理念,因此本次活动不仅有音乐方面的研讨,还有书法和中医讲座,分散在三天的活动之中,如25日晚上"清夜听琴,月夜小酌"、26日"群贤问道",主办方试图多角度、多层面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3天的时间里,实践与理论不断地交汇,最后的句点落在27日下午的"撷韵问乐"之中,即老中青音乐理论专家、作曲家就钢琴的中国风格创作和演奏、传统经典作品的现代阐释、传统音乐的创作法则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等问题上进行论讲,可以看做是对之前活动的理论思考和总结。
魏廷格老师首先以"中国钢琴艺术的危机与出路"为题发言,他以多年从事钢琴艺术研究的心得以及对中国钢琴发展现状的了解,真挚而有力地提出--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演奏、教学及理论研究入手,全面地培养中国钢琴艺术的母语环境。施万春老师则从实际的所见所感出发,从对比国内外音乐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说到具体的音乐学府的作曲教学问题,认为新时代的作曲教学应该打好传统的基础、努力学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音乐,才能创作出既与世界同步又符合国内受众群体需求的、雅俗共赏的作品。李西安教授接着该话题说下去,认为首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音乐的传统:其次要在全球视野中重新审视中国现代音乐的文化定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文化趋同的情境下,必须要向世界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第三,在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又要重视当下。王西麟老师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类文明的看法,并将之与音乐联系起来,侃侃而谈,慷慨激昂。舒泽池老师就中国音乐中一些基本的美学问题、中国民族音乐调的扩展等四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念,运用具体的音乐范例进行现场的分析,提出两个中国民族旋律发展原则--基础音调的衍伸与核心音调的观照,他认为二者以整体的观念、综合的手法、内在的规律求得曲式变化与统一的动态平衡,是中国"和而不同"美学思想的体现。诸如此类,沿着这个思路可以发现中西音乐思维上的一些差异,对人们深层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有非常大的启发。
青年的学者们也纷纷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音乐学院赵冬梅老师从构成音乐的单音、横向线条中的传统旋律及构成要素、纵向多声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发现中西音乐之间从最基本的构成细胞上就存在明显差异,单音本身存在着丰富的内涵,有别具神韵的艺术魅力。中央民族大学张朝题为"钢琴的东方魂"的演讲,试图找到钢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他认为创作更多好的中国钢琴作品、真正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才能让更多的人触摸中国的灵魂。媒体人凌紫结合最近走访美国的经历,谈到了中国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认为国人本身应该真正重视和发掘自己传统的文化和音乐语言,创作出更多表现中国音乐的作品。从事吟诵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的徐建顺老师还带来了丰富的音视频以展示近些年来吟诵传承和传播的成果,他提出要回到传统、回到吟诵中去寻找中国音乐的根,他对吟诵、语言、音乐的理解也从不同的侧面促进了在场人们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本场研讨既有宏观的评论,又有具体的技术分析,顺畅完整、逻辑清晰。主持人李西安教授在总结时讲到,所有的发言和成果的展示都令他非常感动,从中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苦苦思索,多年来中国音乐都处在困境之中,而这些思考无疑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此时,已是日暮西山,"2013再续兰亭山水情怀琴书诗会"即将结束,从钢琴与传统乐器的对话尝试到传统文化的展演,直至结束于音乐家们的讨论,整场活动经历了由感性实践至理性总结与思考的过程,其间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创意和深沉的艺术情感。若非对传统文化葆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的人则不会在此真诚地相聚,从喧闹的都市进入到一个村落、一方山水之中完成三天的音乐和心灵之旅。这些人也成就了一场场不可复制的精彩。活动虽然结束了,相信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也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收获离去。关于居庸书苑的发展,曾田力教授一直坚持最真诚、真实的"心"的探索,因此才有了这片精神的家园。多年的风雨兼程、苦心经营,她只希望当代人想要寻找传统文化的净土时能够来到居庸书苑,来到这片被青山绿水庇护的精神家园。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