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无意识文学创作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11 09:2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彩红
分享到:

 

  [摘要]文学创作过程实质上是个人思想与社会环境相互碰撞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主观意识与无意识始终保持着联系,无意识活动将影响着整个文学创作过程。本文通过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分析,阐述了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无意识与意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弗洛伊德;文学创作;无意识

  19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以及细胞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自然科学研究的进步。人文科学也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了阶段性的飞跃,尤其是哲学领域中德国古典哲学的飞速发展。19世纪是理性主义思想占据了整个哲学领域,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科学与哲学在这个阶段相互碰撞,形成了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并运用到了文学、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

  实际上,早在1700年就已经出现了无意识理论这一说法,只是在那个时期人们并没有将无意识这个思想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理论的研究,将其更加系统形象的进行了描述,并对无意识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他认为,无意识理论的主要支持点就是心理学。通过其对精神病人的观察,他发现无意识理论完全可以通过“创伤理论”以及“防御理论”来理解。精神病人之所以患病,受到病痛的折磨就是因为他们极力的限制了自身无意识活动的出现。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成分主要有三个,意识、前意识、无意识,同时他还更为形象的描述了这三种心理成分的关系。人的心理成分好比大海上的冰山,意识就是露出海平面的那部分,冰山与海平面相接触的就是前意识,在海平面下面更为巨大的冰山就是无意识部分。也就是说,意识在人的心理成分中实际上只占据了一小部分,它是人此时心理活动的主体。前意识是形成意识的前提,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促使并把握意识的形成。而无意识部分才是人心理的主体,它潜移默化的控制着人所有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无意识又不受人本身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意识可以理解为人的本能和欲望,二者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掌控着人所有了活动,与其说欲望倒不如说是本能的驱使。这样看来,本能才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主体,而欲望知识人类本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系统的研究,给出了有关无意识的概念、出现原因等等,为人文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文学创作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理论。

  文学创作过程是作者意识与无意识相互碰撞的结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既有主观意识的成果,也有无意识的作用结果。

  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通过自身的理性思考,按照所设定的路线,有意识的进行分析与思考,组织创作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观意识对于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出现有着一定的限制。意识构成了文学创作过程的主线,任何形式的无意识过程应该在这个主线的附近进行。有些人就会提出相反意见,因为很多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会提出该作品是在自己毫无转杯的前提下直接完成的。实质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文学创作的过程即使再怎么随意,也是有感而发,这里的“感”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意识。作品中不论是任务形象,还是各种场景的设置,不可能是随意凭空创作出来,一定是在某种思考或者某种外在物质的刺激下形成的。这里不否认无意识对于作者组织材料的影响,很多无意识形成的作品材料只是要在意识的引导下迸发在作品中。无意识是人类思考的本能,作者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会影响其无意识组织材料的方式。有很多作者一味的认为自己在创作作品时,很多想法都是临时加入的,很多人物或者场景的出现,都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才想到才思考出来的,与之前所设定的人物或者场景有着很大的区别,片面的认为无意识才是自身创作作品的主要思维方式。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任何作品的创作欲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这之前一定会受到自身知识储备水平以及对某些现象自我理解的影响,形成了主观意识,通过组织各种材料,了解各种情况,然后才会进行文学创作。只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意识行为。但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无意识力量也不容小视。马克思曾经提出,理性思维是人类所固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只是说在人类的思考过程中,理性思维不可能也不会长时间的发生作用。文学创作中的灵感实质上就是长时间文学积累,在创作过程中的突然迸发。无意识是一种潜在的思考动力,它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备用能力,备用思维源泉。意识和无意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是文学创作整个过程的主体。我们没有必要去明确的指出文学创作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哪个是主体,哪个对于文学创作更为重要,二者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意识是文学创作的主线,给创作过程确定了主要方向;无意识是创作过程的动力源泉,给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是二者有机结合的结晶,必定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LancelotLawWhyte.弗洛伊德以前的无意识思想[M].纽约:Doubleday&Company,1962.

  [2]韦勒克·沃伦.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哲学阐释[M].北京:三联书店,1984.

  [3]顾闻.弗洛伊德文学思想中的几个重要观点[A].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4]王林.论弗洛伊德的文学观点及其对西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A]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汉斯·伯顿斯.后现代世界观及其与现代文学的关系[A].佛克马,伯顿斯.走向后现代主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马彩红(1976—),甘肃武都人,现在执教于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职称,语文教研室主任。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