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凋谢的鸢尾花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最浓墨重彩的一位女性形象,她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是幸福新生活的坚定追求者,同时也是特定时代和社会的牺牲品。本文拟从以上三个层次对安娜的人物形象做一分析。
关键词安娜受害者追求者牺牲者
中图分类号:I512.074文献标识码:A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之一,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安娜这个爱情和婚姻幸福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本文试从主人公追求新生活的历程分析该人物的多层形象。
安娜生活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时正值1861年沙皇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剧变时期。贵族庄园没落和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结果,剧烈地改变着人们之间的阶级关系,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争取婚姻自由、追求新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声音。但是这场改革毕竟是统治阶级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不像自下而上的法国大革命那样彻底,这就决定了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理念的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1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年轻的安娜在姑妈的安排下,嫁给了门当户对、年龄却比她大很多的政客卡列宁。卡列宁醉心于政治,是一个虚伪、冷酷、刻板的封建官僚。他不懂生活、更不懂爱情,婚姻对于他来说并非出于爱情的发展需要,而是由于在仕途上需要这样一个点缀品。他在家庭中的形象既不是慈父也不是爱夫,而是一个法定婚姻中的丈夫角色的符号,他定期付给妻子生活费,只是因为这是丈夫应尽的义务;沦为官僚机器的他在与妻子谈话时也依然摆着官架子、打着官腔,公文气十足。徒有形式而无爱情的婚姻生活在他的主控下运转的机械、刻板,毫无温馨可言。反观安娜,她美丽善良、浑身洋溢着蓬勃的生气,旺盛的生命力使她看起来不像一位八岁孩子的母亲,而是一位活泼、机灵的少女。她向往幸福的生活,渴望品尝爱情的甜蜜、享受丈夫的呵护,是位极具浪漫气质的女性。但是一心追求功名的卡列宁根本理解不了妻子对这些幸福的追求,无法给予她些许精神上的爱恋和呵护,甚至还称其为“无聊的烦恼”。头脑中固有的封建伦理道德使得安娜既不满这乏味、枯燥的生活又不敢迈出包办婚姻的牢笼,只有隐忍地过下去。
2幸福爱情的追求者
沃伦斯基的出现对安娜而言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释放了安娜压抑的生活激情,她开始想要摆脱自己作为“官僚机器附件”的痛苦处境。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她心爱的儿子谢廖沙。安娜害怕见不到儿子,也担心儿子会看不起她,甚至因为她的行为而遭受社交界不公正的待遇,因此她一度放弃了和卡列宁离婚的抗争。可是她爱沃伦斯基,渴望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幸福生活。本来她可以选择做沃伦斯基的情人而维持着表面上的家庭和睦,这种情人关系甚至可以使半公开的,在上流社交界这种做法比比皆是,而且她的丈夫——卡列宁也极力赞成,但是她却不屑于此。她所追求的是爱情和家庭的统一,是纯粹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浪漫的纯理想主义。几经思量,她最终坚定地提出离婚,公开对抗贵族社会的男盗女娼的潜规则。
3残酷现实的牺牲者
安娜所处的时代毕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势力正在迅速崛起,可封建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在贵族圈子里,可以偷鸡摸狗、打情骂俏,但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离婚这样有损上流社会颜面的举动。因此贵族社交界对安娜和沃伦斯基开出了“驱逐令”。安娜努力地反抗,可是失败了,她对生活的全部希望转而寄托在沃伦斯基对她的爱。只是她不知道,沃伦斯基虽然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对政治有自由主义的见解、对爱情和婚姻也敢于追求,但他毕竟是贵族青年的典型代表,过惯了追逐猎艳的放浪生活。虽然安娜美得非比寻常,但当一无所有的安娜由于害怕失去沃伦斯基的爱而变得猜疑、敏感、像一根树藤一样紧紧地将他缠住时,曾经的美好爱恋便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厌恶和伤害。事实上,沃伦斯基从未像安娜爱他一样的爱过安娜:安娜追求的是纯粹的爱情,在她看来爱情便是生活和生命;沃伦斯基却认为“爱情是消遣,是享乐,是为生活调味的刺激。”显然,同其他贵族男性一样,他要的只是由征服所带来的虚荣和刺激,虽然在这过程中他也曾真心地爱过安娜。
4小结
安娜坚定地迈出了婚姻的牢笼,却又不幸地沦为了爱情的奴隶。当发现自己放弃一切换来的所谓爱情渐将远逝时,她崩溃了。事实上,且不论安娜对沃伦斯基的爱究竟是压抑已久的激情释放还是同类人的一见倾心、再见倾城,爱情本就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仅仅可以作为新生活的开始和动力,却不能取而代之。安娜作为父权社会没有独立经济实力的女性,她的反抗没有坚实的生存基础,所以当她出走家庭、又被情人厌弃时,只有回归或者堕落。安娜浪漫的气质在这里再次得到体现,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选择了卧轨,尽管这是作者和读者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但却是时代、社会和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由此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这也许也是不朽名著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高惠群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欧阳琼晖.永恒的冲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试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实质[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3).
[3]李苗苗.理性与情感冲突下的悲美人生——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人生[J].文学界:理论版,2011(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