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易安词中的“瘦”(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16 13:5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范明慧
分享到:

 

  李清照的咏梅词中也多用"瘦"字,"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临江仙》),"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人娇》)。梅花向来是文人墨客雅逸闲静、高格奇崛的人格象征,而"瘦",清瘦,具有寂寞孤冷的感情意味和形象蕴含,结合梅花孤芳自赏的兀傲人格底蕴,并且将高楼羌管、深夜、雪等意象融合在一起,表现出梅花深幽静寒、芬芳清丽的独特风韵,一个"瘦"字,刻画出了独属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咏梅意境。将"以瘦劲为美的审美观引入词中,融诗家风骨入词体流丽"{3},是李清照对于"瘦"的意境的独特创造。

  四、李清照词中的"瘦"符合宋代士大夫的美学观念

  "瘦"是贯穿了中国艺术领域的美学概念,在书法、绘画、文学等领域有极大的影响,形成了颇具风格的潮流。中国自古有"以瘦为美"的传统,如环肥燕瘦的赵飞燕,体轻腰细是汉代女性美的代表。而"肥瘦"用来进行艺术审美品评,最早应该是在书法领域,魏晋用"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褒扬瘦劲的书法风格。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提出:"书贵瘦硬方通神",提倡"瘦硬",开中晚唐尚"瘦"之风。宋代苏轼用"郊寒岛瘦"来概括诗歌艺术风格,开创了诗歌领域的"瘦"的艺术审美范畴。他在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中有"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直接指出瘦竹的形象寄寓,对于文人画以瘦竹为题材表示赞赏。宋代文人追求劲瘦风骨的审美风格可见一斑。与唐代以丰腴为美不同,宋代美学倾向于"瘦劲"。文人画中大量的题材都选择瘦劲的形象。如墨竹、兰花、菊花等,都是外表纤细,但极具坚韧劲节的意象。"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评韩刘诗》),苏轼这几句话表达了宋代文人以枯淡为美、淡泊自守的审美取向,"外枯而中膏"是一种"瘦"的体现,与"淡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就是宋人所崇尚的"枯淡"之美、《竹坡诗话》引苏轼语:"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渐老渐熟",自然更显精悍瘦淡,宋代文化中的"瘦",显示出的是繁华之后的真淳、大巧若拙的平易、筋骨气节的刚直。

  李清照词中的"瘦",既有女性纤弱的形象特点,又有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观和人格气节蕴含,代表了李清照极富有女性审美特点的雅士艺术风格。■

  ■

  {1}②柯宝成:《李清照全集汇评》,崇文书局2010年版,第5页,第23页。

  ③涂育珍、汪超:《论宋词的文人化》,《名作欣赏》2007年第11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夏承熹.唐宋词欣赏[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

  [2]康震.康震评说李清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陈祖美.李清照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2013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

  作者:范明慧,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