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18 13:3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鲍雨
分享到:

 

  三、情感。在初次读过《苍白的钟声》之后,我的脑子就浮现出了诗人郑愁予那著名的诗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虽然郑、穆二人境遇不尽相同,穆对浪漫主义的吸取借鉴与郑的浪漫灵魂也有着迥然之别,但如果仅仅是"断章取义"的话,这句诗其实是十分具有价值的。穆木天于1918年漂洋过海前往东京,到1926年3月由东京大学毕业回国,前后共在日本求学将近八年。但有趣的是,写作这首诗时已经是1926年1月,距离作者回乡只剩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按常理,一个人多年漂泊的游子马上就要归故里,心情应是按捺不住喜悦的,至少应该是明朗的。但就全诗来看,穆木天却似乎仍挣扎在无尽的愁绪之中,故乡成了笔下的"苍茫之乡",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穆木天在1926年发表了他对于新诗理论的代表性文章:《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集中性地表述了他前期关于诗歌美学的理念和追求--"纯粹诗歌"。穆木天的"纯粹诗歌"观对于瓦雷里的纯诗理论有较多继承,但在对其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不少的非纯因子,将诗歌放归"国民文学"的经验范畴[3]。在《谭诗》中穆木天提到:"青年,你们须看到异国的荣华,你们也得发现故国的荒丘。"[4]"荒丘"是来源于故国乡土的废园,然而又是超越了这层含义、由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深切忧虑而产生的诗人心灵的悸动。于此,穆木天将西方象征派纯诗理论中的先验色彩引领向了现世生活,诗歌也发挥着经世致用的独特功能。后期由于民族危机等原因,穆木天走向了"为现实而艺术"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诗风转变极为明显。对他后期为民族斗争服务的"烽火似的,呐喊似的,怒吼似的,咆哮似的"作品在此不作赘评。

  结语:古往今来,游子乡情如饮了永生之酒从未断绝,对乡愁的抒发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创作主题。穆木天这部作品与张继《枫桥夜泊》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两句所传达的东西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羁旅,同样在思乡,同样的虚实相生、环境渲染,只不过张继夜宿江上,穆木天从"白云飘飘"一直枯坐到了"月光"与"黄昏"。笔者与穆木天同来自白云黑土的东北,辗转多处外出求学,白云悠悠,乡情依依,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与通讯便捷,我们已经很少共鸣到"乡愁"了。

  参考文献:

  [1]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A].穆木天诗文集[C].时代文艺出版社,1985。

  [2]蒋勋.孤独六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袁行霈.论意境[J].文学评论,1980,(4)。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