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完微博后如何写新闻
对于记者开设微博,虽然存在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媒体利益与公共利益、言论自由与态度中立、有限社交与无限社交等方面的认识分歧,但不可否认,不论以个人身份还是职业身份,记者开设微博、关注微博已经成为常态。那么,发布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微博,有时甚至是把采访过程全程直播后,记者的稿件该如何与微博区别、让受众获取不同的新闻体验呢?笔者认为,至少应该处理好如下三层关系。
发布权与解释权
微博等社交类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最直接改变是丢失了原本握在手中的新闻发布权,失去了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的机会。
在受众已经掌握了部分甚至是全部新闻事实的情况下,记者如何写新闻?如果只是把新闻事实进行简单的堆砌,很可能与已发布的微博内容重复,新闻报道很难有新鲜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新闻的解读、解释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从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到传统媒体成稿之间的时间差。在这一时间差内,至少在对新闻的解释、解读中做好新闻核实、深度挖掘和差异化传播等后续工作。
微博在追求传播速度的同时,因为审核不严等原因,掺杂了大量不确定性信息。而时间差的出现,给了媒体记者判断新闻事实、核实新闻要素的时间。普遍来说,微博爆料与传统新闻报道有24小时之内的时间差,对于价值含金量高的新闻,专业记者有充足的时间去挖掘真相、体现深度。
这些深度报道,虽未必一鸣惊人,但无论是现场特写、专家解读,还是观点评论、当事人对话,都能对微博的滚动发布形成差异化互补,成为看点。
碎片化与路径化
微博最多140个字,再加上图片、视频等多文本的展现形式,让信息一目了然进入视野时,带来的结果是信息碎片化。
碎片中携带了巨量的信息,与粉丝的互动让这些信息更丰满、生动、细节清楚。但微博碎片化的表达方式也导致了议题发展过程的不可控裂变:议题焦点转移过快;单位时间内议题的转换方向不定;同时存在多个舆论场;关注的议题差异较大;焦点转移后,关注度急速降低。
传统媒体克服微博的碎片化缺陷,需要记者在写稿时梳理思路,对碎片信息进行取舍的同时,对承载一定信息量的碎片进行整合。将微博碎片化表达方式不能传递的信息、意境、故事发展表达出来,将舆论场中各方观点的异同、分歧在同一个平面上展现。
在微博信息碎片化大行其道的时代,记者稿件的逆碎片化存在,应该是传统媒体稿件最大的价值所在。要做到稿件的逆碎片化,实现路径化整合,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剔除无效碎片,增加信息含金量;二,梳理有效碎片,确定表达路径;三,以稿件为平台,对舆论场中的不同立场的碎片进行归类展现,并由读者进行最终的价值判断。
微博在将信息碎片化的同时,人物的声音、立场也在舆论场中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在这样一个舆论场中,既需要记者在采写过程中把微博中已经呈现的最有价值的碎片提炼出来,也需要记者把一些在碎片中没有展现,必须通过记者采访去挖掘的信息找到。
在稿件的采写过程中,这些没有在微博中展现的信息,甚至是一些现场采访的环境气氛、感受,往往能在稿件的路径化整合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前互动与后互动
微博等社交类媒体的大行其道其实已经说明了互动的重要性。
如果说传统媒体与读者的互动是在新闻刊发之后的互动,微博的出现将互动的过程提前到了新闻发生过程中。互动前置,是记者在采写稿件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全新局面。
传统的新闻采写中,一名记者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对于新闻采写后读者的反应更多是凭经验面对。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后,记者在采写稿件过程中,可以从微博舆论场的发声来判断读者的关注程度。
舆论互动前置也加速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新闻各方都将微博作为阵地,第一时间发声,使新闻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向明了化发展。
对于记者而言,互动前置大大丰富了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方面让记者了解读者关注什么、兴趣点在哪里;另一方面通过与读者、甚至是知情者的互动,更多地获取新闻线索,突破传统采访的僵局。
微博的这一作用,在其兴起之初就被记者利用。2010年11月,《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昆明获悉《春城晚报》记者黄兴能在跟踪调查宣威市癌症村,并拍下数百张照片,但致癌原因还没有定论。当晚,他在微博上贴出数张照片,并发出信息,称将去调查肺癌高发谜团。次日清晨,这些微博获得数百次转发、评论和私信:环保组织的人士愿意一起关注、跟进,学环保的大学生提供了美国国家环保局曾派员从遗传基因角度做的调查论文,散布在外地的当地人批评说元凶是工业污染,还列举了所有知晓的电厂、化工厂、焦煤厂和冶炼厂等,一名当地官员在私信中透露主要是当地功利性发展工业导致的结果……微博的“主动求援”让记者获得了广泛而有价值的信源。
舆论互动前置使新闻生产由之前的单一刊发、记者主导变为公众参与、滚动报道。在公众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记者需要保持清醒独立的判断,不能为舆论左右自身的判断。在药家鑫事件中,汹涌的舆论不止是让一些“意见领袖”失去理智,众多记者也被裹挟其中,没有发出理智的声音。正是这种对于舆论的盲从让众多记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影响案件的审判。
结语
微博在改变舆论场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新闻操作模式。由于其社交媒体的传播属性,使之对于受众更有粘着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这一形势下,传统媒体既要接受微博带来的改变,又要充分利用微博带来的采访便利、打好与微博的时间差;在微博抛出的信息碎片之外,找到自己逆微博化的生存之道;利用微博形成的舆论场,发出经过独立思考后清醒而有价值的声音。
参考文献:
①新京报传媒研究院:《新号外——写在新闻纸背面》,新星出版社,2012年1月版
②陈芸:《将新闻首发权抢夺战“打”到微博去》,中国新闻网,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3-06/4031170.html,2013年6月16日
③张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新闻记者》,2011年3月
④禹卫华:《微博虚假信息传播的新问题与应对——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新闻记者》,2011年5月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