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14 13: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彬
分享到:

 


  如果说日本是20世纪上半叶亚洲包括中国的罪魁祸首,那么新中国的浴火重生则使亚太地区以及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为此,读读《日本天皇的阴谋》等著述,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这部皇皇三大卷的名作中,作者戴维·贝尔加米尼不仅详细、清晰而生动地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过程,对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疯狂侵略与攫夺,而且以扎实、严谨而雄辩的史实揭示了日本头号战犯不是东条英机等,而正是貌似超然物外的日本天皇。相似著述还有史家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作家赫尔曼·沃克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1939-1941)》等。
  在《日本天皇的阴谋》里,贝尔加米尼给人印象深刻地论及日本帝国的“北进”与“南进”两大派系,北进针对苏联,南进针对英美,北进以陆军为主,南进以海军为主。北进派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战役”中一蹶不振,被后来苏联二战英雄朱可夫一举击败。由此,日本不得不转向南进冒险,包括偷袭珍珠港,闪击东南亚,而劫夺满洲,霸占中国,无疑构成南进战略的基石与跳板。但由于美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军工生产能力,特别是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包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牵制,日寇的南进战略也陷入泥沼,直至覆亡。围绕这一系列波涛汹涌、电闪雷鸣的纷繁历史,《日本天皇的阴谋》以及《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风云》等,均以真切细腻的笔墨勾画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图,《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更揭开了日本天皇的战犯面目,同时也使读者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其伟大贡献。万分遗憾的是,作为日本法西斯的头号战犯,日本天皇不仅逃脱了历史审判,而且在战后的民主化重建中还作为偶像保留下来,从而埋下当今日本右翼不断兴风作浪的病灶。对此,一度作为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罪不可逭,而他也恰好构成从日本帝国主义到美帝国主义之危害中国的标志性人物。
  麦克阿瑟出身军人世家,一战后出任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二战中坐镇亚太战区,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等齐名。当年,他任美军最高军职陆军参谋长时,年轻的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他的一员“跟班”。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有幕传神的画面:麦克阿瑟将军坐在办公室里一声呼唤,隔壁的艾森豪威尔少尉便飞也似的跑来听命。不过,众所周知,此人一向骄横跋扈,自命不凡,刚愎自用,妄自尊大,长于纸上谈兵而拙于战场用兵,加之时运不济,一生失败的惨痛多于胜利的骄傲。其中最大也最令其刻骨铭心的,一是二战中在菲律宾“巴丹”的败亡,二是在朝鲜战争中的折戟沉沙。由于前者,他将自己的座机命名为“巴丹号”;由于后者,他的一世戎名便被其睥睨的中国对手彻底葬送,而其本人也让自己不屑的杜鲁门总统炒了鱿鱼,灰溜溜地交出指挥权,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表讲话: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害和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更是深深懂得侵略战争之野蛮、维护和平之宝贵。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在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1950年10月19日,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了纪念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多家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断刀》。影片在丰富翔实、生动细致的一手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独具匠心的创作,展示了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新中国立国之战。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的凶悍军刀,就是在这一扭转乾坤的正义之战、震撼世界的和平之战中铿然断裂。之所以说“扭转乾坤”,是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立起来了,亚太以及世界格局也由此开始发生逆转;之所以说“震撼世界”,是因为百年积贫积弱、多年兵连祸结的中国,将二战中的头号强国、武装到牙齿、开国以来尚未尝过败仗滋味的美国打趴在三八线,再也无法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暨南大学新闻学前辈梁洪浩先生,当年作为新华社记者,怀着一腔豪情赴朝参战,亲历了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一次,他聊着这段往事,不觉谈起牺牲的战友,突然大放悲声,半天无法平息,让人不由肃然,也进一步理解了和平来之不易,明白了新中国立国之战的含义。从中日黄海大东沟海战邓世昌义无反顾地操舵直冲日舰吉野,到上甘岭黄继光毫不犹豫地扑向美军枪眼,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起来”呼唤,到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都在这场立国之战中汇聚成一曲响遏行云的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交响,就像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战后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从此,西方列强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同格非小说里的名校教授满嘴跑火车,如今也颇有名流喜欢对抗美援朝说三道四。2008年,新华社名记者熊蕾在长文《报,还是不报——近三十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中,就以“颠覆历史”为题专门写道:
  回顾近30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历史观的改变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这种改变是全方位的﹐渗透到很多新闻人的潜意识中。
  比如﹐把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人为割断﹐用1978年后近30年的历史否定以前的30年﹐似乎前30年一无是处。就连为中华民族争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换来了中国几代人的和平﹐赢得了全世界对新中国尊敬的抗美援朝战争﹐也在被遗忘、被否定。[4]
  别的且不说,仅看如下一段出自据说是权威教材的历史叙事就可略见一斑:
  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鲜发生战争,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派出联合国军维持朝鲜半岛和平。在斯大林要求下,中国也派出部队,以“志愿军”名义入朝,援助北朝鲜。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停战签字,维持“三八线”。[5]
  看似冷静的旁观,貌似超然的叙述,只需稍加检点严肃史实,就不难发现其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以及深文周纳的鲜明立场。尽管站在不同的立场难免有不同的视野与观点,一场影响巨大的战争对不同方面也自有不同评判,但对新中国而言,“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却早有定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此不必长篇大论,有点历史感和正义感的美国人也不会认同上述叙事并为之赧颜:“维持朝鲜半岛和平”!不妨看看美国方面书写这场战争的最新力作吧——《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TheColdestWinter:AmericaandtheKoreanWar)。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Halberstam)曾任《纽约时报》战地记者,1972年的《出类拔萃之辈》(TheBestandTheBrightest)为他赢得普利策奖,并成为越战经典之一;1979年的《无冕之王》(ThePowersThatBe)是美国新闻政治史的权威著述,在中国也颇为有名。《最寒冷的冬天》是他十年磨一剑的绝响,2007年付梓之际,他不幸遭遇车祸罹难。北京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朱峰教授评价这曲“天鹅之歌”:“哈伯斯塔姆这本书,好就好在承认美国错了。”[6]所谓“最寒冷”可谓一语双关。本书虽然针对朝鲜战争,但落笔却聚焦1950年冬季。据当事人回忆,这年冬天,朝鲜半岛奇寒无比,而就在这“最寒冷的冬天”,麦克阿瑟遭遇了一生的滑铁卢,美军经历了胆战心寒的大溃败,在朝鲜战争中殒命的美军最高将领沃克中将,就是在慌不择路的溃逃人流中连人带车跌落山崖,为其军人生涯画上了不光彩的句号。
  如果说《日本天皇的阴谋》是以书的内涵见长,那么《日本帝国的衰亡》则以书的作者闻名。作为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托兰早年见过斯诺,曾立志做斯诺第二,晚年两度来到中国,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充满敬意。在中国,他结识了南开大学美国史专家华庆昭教授。由于他的热心安排,华庆昭赴美查阅了杜鲁门时期美国政府档案资料,完成了享誉学界的《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这部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学术佳作,1992年先出中文版,翌年又在康奈尔大学出英文版,为国内外学界所推重,有“三新”之誉——材料新、观点新、写法新(既坚持学术为本,又兼顾清新可读)。全书起自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举重若轻地阐述了冷战初期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与全球变局,正如约翰·托兰在本书“初版序”里写到的: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它讲述的是通过一双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从1945年春到1953年初的战后世界。……就我所知,还没有一部历史包含着这么丰富的以大量文件和事实为根据的新信息。……然而,《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一书之高于其他著作的地方,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方面。在处理有争议的题目时,华教授能够保持难能可贵的客观性。[7]1
  比如,一步步严谨周密地回溯了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后,华庆昭先生在《板门店的回声》一章里,总括性地分析了这场战争对各方的利弊得失:
  ——李承晚与蒋介石,是占了大便宜的两个人物;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