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微博新闻的变与不变(2)
但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公共事件中,这种碎片化的传播容易使受众忽略事件背后错综复杂的各方关系和社会背景,陷入“非黑即白”的简单逻辑判断。
(三)高效率的增值化传播。微博新闻的传播是建立在传统网络信息传播的基本途径上:接收、复制、转发、分享路径的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它将网络论坛的评论功能和SNS网站的分享功能有机融合,并结合自身的传播特点,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认知和反馈得到更高效的结合,这极大地增加了新闻的扩散和增值。
同时,微博新闻信息传播的“自己人效应”也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微博的设计理念是引导人们关注感兴趣的“人”,并与其建立“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人们在微博平台上,围绕包罗万象的话题,建立起由“人”汇聚成的社区,并在社区里相互分享信息、创意、观点和情感。“人的关系”成为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心。也就是说,传播者在选择自己的关注对象和分享对象时,是建立在自己的兴趣基础上的。“自己人效应”使传播者在传播时对信息高度认可,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传播。
简而言之,新闻载体的变化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变化。微博新闻赋予了传播者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但同时传播者必须能够做到对新闻信息的微博化处理,使微博新闻尽可能符合新媒体传播特点、阅读习惯和接受习惯。《新周刊》官方微博总结出了专门的微博发布原则:“保持匀速的发帖速度,不能什么都发,刷屏使受众反感;也不能几天不发一条,从受众的注意力中消失,因此微博发帖的频率以15分钟左右一条为佳;微博中加上超链接会影响转发率和评论量,因此要尽量避免;要多使用文图搭配的方式发图,通过文图的拼贴,甚至会创造出更多的意义。”此外,受众要获取并准确理解微博新闻,还必须充分了解微博所依赖的媒介技术,才能在微博新闻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闻金矿”。
二、新闻的权威性、专业性仍是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一)编辑记者身份多元化趋势。新媒体时代,一大批影响力大的编辑、记者也成为微博新闻的重要传播者,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微博领域的舆论领袖。以著名记者闾丘露薇的三则微博为例:
“AtleasteightpeoplekilledintrainderailmentinBretigny-sur-Orge,FrenchpolicetellCNNaffiliateBFMTV.”根据CNN报道,巴黎南部火车出轨意外,目前至少8人死亡。(7月13日00:39)
今日关注焦点:又看到内地狗咬死儿童的新闻,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呀。用法律来管理人,人去管好狗,管不好就要承担法律后果。不要一禁了之,也不要轻描淡写,现在狗主只是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不够的,应该加上刑事责任。(7月12日10:37)
推荐电影,一部搞笑励志,当然不是成功学那种,一部让人觉得人生真美好。而且,两部电影是一次性一起看的。(7月13日14:43)
这三则微博体现出了传统媒体人在微博语境下至少有三种身份:媒体从业人员、微博新闻舆论领袖、一般微博使用者。这三种身份在微博中频繁转换,以至于传受双方都对这种身份出现了认定不清的情况。如果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身份认定不清,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信息传播中,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新闻信息的客观性;而受众也可能因为传播者职业记者的身份而对其传播的信息盲目跟从,从而加快了失衡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
(二)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仍然是受众衡量新闻的主流标准。媒介环境学派在媒介变革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出现与社会变迁关系的论述中,提出了两个引人关注的观点:电子媒介瓦解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知识和权威,将产生一个“众神狂欢”的时代;电子媒介对各种传播手段的高度融合使传统媒体的专业化分工和线性传播方式过时,系统论和模式识别将成为组织和把握社会的适宜方法。据此,有学者认为,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的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地位、记者的职业存在甚至作为专业新闻机构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挑战。甚至有学者悲哀地说,专业媒体将会在新技术背景下逐渐瓦解,成为明日黄花。
的确,新的技术使得已有的新闻运作规范出现了变化,“草根传播”对新闻行业专业性、权威性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消解,但是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在面对这种变化时表现出了高度的能动性和适应性。
玛格丽特·盖勒格在《媒介组织和职业中对控制权的博弈》一文中,提出了三种专业人士的定义:第一,他是一名“专家”而不是业余爱好者;第二,他是理性、官僚和有效率的——有为“客户”或公众“服务”的意识;第三,这样的人的工作使得组织具有一套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2]也就是说,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在新闻采集和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关注业内人士的看法,并且主要通过观察其他人的产品来学习专业技能。新闻制作部门的工作原则和规范一方面推进了人们对新闻形式的共识,另一方面又使得无论是形式还是对内容的处理同种类的媒介都有了固定的模式,这种固定模式一旦形成就使得新闻行业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专业媒体和记者在新媒体事件报道中的表现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传统媒体通过对微博上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梳理,专业记者进行深度采访及报道,引导公众从对个体事件的批评转向对相关事件及制度的思考与监督,凸显了新闻工作的专业与深度。
同时,微博新闻信息庞杂且真假难辨,经过对微博认知早期的感性和混沌,现在的受众更加愿意选择相信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媒体官方微博。从国际上看,CNN、路透社、《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都是推特上关注度很高的媒体。而中国,遇到重大新闻事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等官方微博仍然是受众的首要选择。
三、新闻含义更为丰富,但新闻理念没有变
新闻理念属于认识的范畴,它是人们对新闻这一事物的规定性认识,新闻的规定性认识可以通过新闻的定义反映出来。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概念得到了中国新闻界的普遍认可,它要求传播者经由新闻媒体把新闻事实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它在不同环节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包括时间上的及时性、事实内容的真实性、报道形式的客观性等。这些要求构成了具有新闻规定性即新闻特性的原旨意义。对这些特性的意义的认识和把握就是生成新闻理念的过程。新闻理念一旦生成,就具有稳定性和相对性。进入新媒体时代,新闻理念的稳定性和相对性特征体现得更为明显。
(一)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仍然是新闻传播的首要原则。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草根记者”还是传统媒体和记者的微博进行新闻信息传播时真实性、客观性仍是必须遵循的第一原则。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草根记者”通过发布微博进入新闻生产的场域,上网门槛越来越低,个体话语权越来越大,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需要认真推敲。信息时代,新闻发布者小小指尖的每一次信息的发布,都离不开自我约束。
微博为记者和传统媒体提供了技术的便利和表达的快感,但是也影响着他们对于新闻报道客观性的理解和操作。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和记者在发布新闻之前会进行大量的采访求证工作,而在微博新闻语境中,媒体和记者采用的是一种先转发再求证的新闻报道方式,容易导致假新闻和失衡新闻的出现。2010年12月6日20点19分,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了一条微博消息:“刚刚得到消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不到1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3000余次,讨论超过5万条。无数网友深表震惊并写道:“先生一路走好。”拥有十几万粉丝的《中国新闻周刊》首先参与了此条微博的传播,事后因编辑以《中国新闻周刊》的名义发了一条关于“金庸去世”的微博,《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刘新宇辞职,成为中国第一个因微博出错而辞职的新媒体总编辑。目前在国外,媒体工作者使用微博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华盛顿邮报》起草了一份相当严格的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致使一名报社的部门主编因担心违背规定而关掉了其微博账户。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