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文学意象与邻近概念的整合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21 11: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程道明
分享到:

 

  摘要:本文整合文学意象及其临近概念,以意象为思维中介沟通物象、形象、记忆表象、心理图式、意境等相关概念,把文学文本看作"由文学意象及意象组合构成"的话语系统,为深入开展文学阅读与写作提供了理论参照。
  关键词:文学意象;整合研究;物象;记忆表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29-2
  文学意象是中西方文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目前已形成了以"意象"为思维中介、多学科理论互为参照的多元视角。[1]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意象理论主要局限在诗歌欣赏领域,文学理论中的意象与形象、与典型的关系,与心理学中的记忆表象、心理图式、集体记忆表象的关系等邻近概念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整合和清晰的认识。文学阅读理论视野的狭隘,导致文学欣赏只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个别化的阅读感悟阶段,难以形成基于理论指导的深入研讨交流。本文通过整合意象及其邻近概念的关系,将文学文本概括为"以文学意象为思维中介"的话语系统,旨在为文学阅读与接受提供多角度的理论借鉴,下面谨就此展开分析阐释。
  一、意象与物象
  意象是借助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则是形成意象的客观基础。[2]一般而言,物象总是具体的,可以被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并能借助语词表达而引领读者想象,产生记忆表象;读者凭借记忆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建构阅读情境,完成对艺术形象的再造想象。但是,单一物象并不具备表达作者情感意向的功能,只有一组物象构成的"意义场"或情境才能具备这一功能。主要原理为:主导性物象与辅助性物象两相对应,构成内在的映衬或对比关系,营造出表意倾向的情境氛围或暗示情感意向,类似于绘画中的背景与主题的两相对应关系--作为背景的辅助性物象,只能营造情境氛围;只有主导性物象才是绘画的表意中心。
  以诗歌为例,"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这个诗句中,"青荇"是主导性物象,是表意中心;辅助性物象主要是营造情境氛围,如:软泥上--交代了青荇的生长环境,传达出视觉和触觉的综合感受;油油地--写出了青荇饱满的生命状态,透视出作者的喜悦;在水底招摇--写出了青荇柔曼的动作姿态,传达出青荇对"我"的依恋不舍:写"物"实则折射出"我"对康河美景的留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主导性物象正是诗句的表意中心,辅助性物象的作用则是营造情境氛围,因此,我们可以用"青荇意象"来概括这个诗句的主要内容。反之,我们也可以借助"青荇意象"还原出辅助性物象,再造出附着其间的情境氛围。推延开来,我们就可以以意象为思维中介展开阅读想象--借助物象把握意象,借助意象感受作品的艺术氛围,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意蕴。
  二、意象与意境
  文学艺术追求的是最能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艺术至境的意象,朱光潜先生称为"审美意象",并把它界定为"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一种借助于想象追踪理性"、表现力已经达到"最高理想"境地的意象。[3]意象的上位概念是意境,广义上等同于境界、艺境,是指文学作品的情感思想与表现形式两相融合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表现型和再现型文学在意境(或艺境)的创造和欣赏方面稍有不同--
  首先,在意境创造方面,表现型文学以"意象单元"为基本的思维单位,按照情感逻辑来构造"情""景"关系,营造整体的艺术境界;再现型文学则以"场面场景"为基本思维单位,按照因果逻辑来构造情节结构,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寄寓丰厚的主题内涵。其次,在意境欣赏方面(主要考察文本意蕴的整体表现力),表现型文学艺术境界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情景的交融度和情感的饱和度,可从语词的表现力、意象的典型性、意象组合的融合度等方面来具体考察评价;再现型文学的艺术境界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主题意蕴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可从环境的典型性、人物的典型性和情节场面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具体考察评价。
  例如:王国维曾以"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揭示表现型文学艺术境界的高下。他认为"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以我(注:指主观情感)为主来观察景物,所以景物都染上"我"的色彩;"无我之境",没有"我"的存在,是以事物来观察事物,所以不知道何者是我,何者是物。王氏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表现型文学最终目标是要表现作者的情感或情趣,但情感表现直露,境界就会不高。反之,情感隐藏得越深,越值得玩味;艺术想象的空间也就越大,情境氛围也就越是浓厚,境界也就越高。就"泪眼问花"意象来看,虽然花儿通了人性,并饶有情趣,能听得懂自己语言,但"泪眼"早已暴露了作者情感倾向,根本不需要想象体味,所以"有我之境"有情境但情感显露,逼窄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在境界上自然逊色了许多;而"采菊"意象,却因情感内隐更加耐人玩味,读者可以在想象中分享物我契合的愉悦。"东篱"写出隐者的居所环境;"采菊"写出隐者的闲适生活;"南山"的本原意象是指四位德高望重、衣冠伟然的辅政老人,也可指美好的自然景物,"悠然"浮现("见"),传递出采菊人不经意抬头看到南山时的淡淡喜悦之情,作者选择典型的文学意象寄寓情感,不直接显露情感却能启发读者想象,分享隐居者的悠闲心境,并且物我交融,情境氛围整体统一,自然艺术境界廓大高远。因此,表现型文学的表现力主要在于创作出典型的抒情意象,营造整体统一的情境氛围,将抽象的情感意趣高度情境化具象化,不着痕迹地融会在意象和意象组合之中,给予读者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
  三、意象与记忆表象和心理图式
  记忆表象和心理图式是现代心理学的概念,用以揭示外部信息在人脑中的思维加工过程,对文学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所谓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事物后在头脑中所保存的形象。刺激物的强度、活动性和新异性,都有利于知觉的选择,形成新鲜的记忆表象,保证思维活动的持久深入进行;文学意象是典型化的感性形象,因而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激发读者的艺术想象,能够形成长久的记忆表象,有利于展开持久深入的阅读活动,使得阅读体验深刻持久。所谓的心理图式,是指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是知识的有序化储存方式。心理图式还可以表示一系列行为事件的有序联系。比如:对于去餐馆吃饭这一事件,人们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表征结构,即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在餐馆吃饭"心理图式:进入餐馆、点菜、吃和离开餐馆。因此,心理图式可以概括为按主题组织起来的行为事件。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