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重要价值要素。新鲜在新闻中指的就是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能够及时、迅速传播。笔者认为,媒体要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报道。抓住新闻的时效性,也就把握了新闻报道的主动权,占领了制高点。
【关键词】时效性新闻制高点
新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的重要价值要素。新鲜在新闻中指的就是新闻的时效性,即新闻能够及时、迅速传播。各种媒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对新闻时效性的竞争,或者说是采访速度、写作速度、传播速度的竞争。谁先抢到新闻,谁就能首先争取到受众。在香港的报摊上,可以切身体会到新闻鲜活的价值。到了下午,当天的报纸就降价,要两份搭配着卖。
外国记者忌讳用“昨天”这个词,他们力争发出的是今日的新闻。西方新闻界常说:“今天的消息是金子,昨天的消息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而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却常见“最近”、“日前”、“不久前”、“近日”等时间概念含糊的字眼。严格的说,这种报道不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新华社曾采取积极措施,在全社上下掀起“争分夺秒写新闻,精心写作求质量”的活动,并以此作为新闻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有关资料显示,这种努力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仅以新华社国内新闻报道为例,1982年的今日新闻只占总发稿量的16%,10年以后的1992年今日新闻已占到80%,也就是说,5条报道中有4条是当天发生的事情或当天得到的消息。
新闻不仅是因为人们喜欢看新鲜信息才需要时效性,更主要的是信息以时间为生命,同样的内容如果延误传播,有可能就会成为一堆废品,而且新闻传播的及时与否,有可能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甚至生命。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到了新阶段——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始建设发展。这期间,新闻事业虽有起有落,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向上发展阶段。仅从新闻的时效性来看,就可以发现我国新闻事业在向一个积极的方向发展着。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大地震。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通稿对这一灾难进行报道,其标题为:《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发生地震属于重大灾难性事件,这时候群众往往最关心地震的破坏情况、伤亡情况以及波及范围等等,可是从文章标题来看重点放在了地震发生后人与自然的斗争上,放在了毛主席、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如何关怀灾区人民,如何带领灾区人民抗灾救灾方面。至于地震造成的灾害,只有“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一笔带过,而伤亡人数等情况只字不提。之后的报道,无论是《解放日报》还是其他一些主流媒体,都依旧只是报道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以及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用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话来说,当时的灾难新闻报道理念就是:“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
直到事隔三年之后的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我国召开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才首次披露唐山大地震的具体伤亡情况。会议闭幕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了来自此次会议的新闻《唐山地震死亡24万多人》。这条轰动全世界的新闻在人们几乎快要淡忘时才姗姗来迟,新闻就这样变成了的“旧闻”。
32年之后,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然而,这次媒体的反应却和32年前的唐山地震大相径庭。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各路媒体迅速反应,中央电视台更是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灾情,全国各媒体全方位、高密度展开汶川地震新闻报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权威灾情信息。因为上述原因,全国各地民众得以迅速了解汶川灾区情况,并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一份爱心。与此同时,国际上也通过媒体报道,及时了解到中国汶川地震,并对中国施以援助。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汶川地震的救援水平。
从这两次地震发生后媒体的表现来看,我国的新闻事业的确发生了很大转变。唐山地震时,政府采取的是信息封锁,拒绝了一切国际援助和非主流媒体报道,采取“堵”的方式。汶川地震后,政府有控制的开放信息源,以“放”的形式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体现了新闻本身的传播意义。只有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新闻才不会被其他别有用心的媒体控制,使新闻失实片面,给国家、人民造成负面影响。及时的信息发布有利于反映客观事实,因而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对新闻真实性的反映也是有利的。
有这么一件事,对上述观点是一个很好的阐释。那是去年的3月至4月,有一淮南男子多次持刀对女性进行划脸抢劫……23岁动车乘务员谈某不幸于2012年3月3日在田家庵区前锋新村一巷道内遇到该男子,脸部被刺数刀后被抢,随后谈某将遭遇发布到微博,受到网民关注。网民将谈某刺伤脸部等组图发帖在猫扑上,近18万网民浏览了该帖,一时间流言四起,有说“划脸哥”抢劫已致多名女性致命的,也有说“划脸哥”系变态杀手的,造成当地一片恐慌。闻讯此事,媒体快速反应,迅速动作,第一时间前往医院采访受害人,同时对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部门进行采访。从2012年3月5日起,安徽多家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对案件进行了全方位报道,梳理、跟踪案情,一波又一波及时客观的案件跟踪报道见诸报端、网络、电视、电台,不到一周时间,谣言不攻自破,大众情绪得到了稳定,负面影响得到及时消除。
事实上,延误了新闻时效性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既不利于人们对突发性事件展开行动,又会给居心不良的人带来污蔑和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机会。
2002年冬天到2003年春天,我国发生了“非典”事件。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初时我们的媒体对此类信息传播是迟缓的。结果一时间社会上有关“非典”的传言四起,公众因情况的不确定性而产生了巨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而国际上的传媒则纷纷指责我们对此隐而不报。但后来,我国政府调整了应对这一危机的策略,传媒对此事态的发展及时报道,社会上的流言逐渐平息,国外的媒体也开始引用我国传媒提供的信息。可见,在一个信息传递渠道日益多元化、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已经使新闻时效性的竞争成为分秒之争的当今社会,过去那种在没有其它信息源的情况下可能是有效的危机应对策划——通过对信息接触的控制来淡化危机的策略,已不可行。
如果说从传媒效果的角度来说,“非典”事件发生时,我国传媒初时的反应迟缓和报道滞后是一则忽视新闻时效性在国内外带来负面效果的例子,那么2004年我国在遭遇“禽流感”事件时传媒及时报道的情况,则可从正面佐证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由于传媒报道及时,“禽流感”事件发生时,我国公众没有表现出“非典”时期曾一度出现的恐慌,国际上也没有对我国政府及媒体出现种种指责。
突发事件来临时,只有获得更多信息才能利于解决问题,信息的公开使群众能够更好地和政府沟通,以免发生不和谐的场面,而媒体对事件客观的报道、引导也是在维护正义。
2010年7月24日17时20分许,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汤营大桥由于遭受强降雨袭击,树木阻塞桥孔,导致洪水对桥冲击很大,发生整体垮塌,正在桥面上逗留和过往的数十名群众落入水中,五十余人遇难。事件发生后,新华社等国内各大媒体对汤营大桥垮塌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7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县委、县政府就大桥垮塌事故在媒体上道歉,并在7月26日出版的《洛阳日报》上公开向洛阳市人民作检查。”
应该说,栾川县的做法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没有忙着捂住消息,忙着遮掩事实,而是站出来道歉。然而,道歉了,就够了吗?道歉的内容真的能让民众满意吗?道歉能够抚慰那些冰冷的躯体和那些已经哭干眼泪的家属吗?7月28日,《桥塌之后,如此道歉远远不够》一文赫然走进《钱江晚报》,走进网易、腾讯、新浪、人民网,走进大众视线,走进我们的心坎……
在最短的时间里,传递最热的内容。媒体第一时间,让受众明白了“桥塌之后,仅仅向领导道歉远远不够,仅有道歉远远不够”的道理。这便是媒体在客观报道时,所做的及时正面引导,所倡导的维护公平正义,所达到的最好的传播效果。
随着网络和传媒事业的不断发展,媒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喉舌,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业有舆论监督的职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中,媒体及时有效的做好新闻报道是发挥舆论监督职能的有效途径。时效性已不仅是一般新闻写作的要求,更是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媒体抢占的制高点。救援要抢时间,新闻也要抢时间,所以媒体要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应机制进行客观、真实、准确而又及时的报道。抓住新闻的时效性,也就把握了新闻的主动权,占领了制高点。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