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李调元除夕诗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2-24 13: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王琳
分享到:

 

  摘要:清代巴蜀诗人李调元著有《童山诗集》四十二卷,作者选取诗人在除夕时所著的九首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诗歌是诗人内心的自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是研究作者生平及思想变化的重要材料,也是作者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透过它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而且可以窥见清乾嘉时期巴蜀地区的春节风俗。

  关键词:李调元除夕诗《童山诗集》

  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童山等,四川罗江人。生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五日(1734),卒于嘉庆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802),享年69。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官后授吏部文选司主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出任广东乡试副考官,回朝迁任考功司员外郎。乾隆四十二年(1777)任广东学政,三年任满后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回京。乾隆四十六年(1781)补授直隶通永道。乾隆四十八年(1783)落职下狱,五十年(1785)启程归蜀,嘉庆七年病逝。一生著述颇丰,现所知名的李调元著作在七十种以上,涉及经、史、金石、诗文词、戏曲、民俗、民间杂技等领域。

  除夕诗是指李调元在除夕时所作的诗歌,这些诗在题目中都有“除夕”二字,共有9首(以诗题计),为方便研究,笔者暂把这些诗歌统称为“除夕诗”。

  这些诗歌是作者年终的总结,是诗人的自我反省,是其内心的自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是研究作者生平及其思想变化的重要材料。其中往往掺杂作者的身世之叹,是作者人生经验和智慧的总结。透过它们,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活动的变化,而且可以窥见清乾嘉时期巴蜀地区的春节风俗。

  一

  丙子年,《除夕》(卷三):

  岁华已去不能招,又见春光在树条。

  淡白梅花先索笑,嫩黄杨柳渐伸腰。

  人情念旧还如昨,世事翻新只隔朝。

  把酒围炉度今夕,好将风雪压寒宵。

  丙子年(1756),李调元23岁,正是渴求知识、积极进取的年纪。癸酉年(1753),李调元父李化楠补浙江余姚县令,李调元随之问学浙江,师从俞经、李祖惠、施瞻山等,深得老师器重。丙子年李调元回蜀乡试,不幸下第,作《榜发下第买舟将南诸同人携酒饯行留别作诗》(《卷三》)云:“才得归来又买舟,相携话别各言愁。一时气味真如醉,千古文章肯类优?枫叶初红是新染,蕉心含绿颇全抽。他年伯乐如垂顾,看我来修五凤楼。”可见抱负不小。这首《除夕》诗重在吟咏时光的流逝,诗人所见到的是淡白梅花、嫩黄杨柳这般明亮的景色,感受到的是“把酒围炉”这样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

  二

  辛卯年,《辛卯除夕》(在行唐县作)(卷十二):

  不为穷途泣,其能绕道过。人逢相暖少,自笑卖痴多。

  踪迹疑张禄,留行似孟轲。生涯真是梦,又作一南柯。

  世态都如是,吾生计总非。主人方熟卧,客子理征衣。

  柏酒浑难醉,梅花不救饥。前途知己有,多恐巧相逢。

  辛卯年(1771),李调元38岁。戊子年(1768)李化楠因官场争斗自刎身亡,己丑年(1769)李调元回蜀丁忧,辛卯年丁忧结束,于十月份重新北上。由题目可知,这首除夕诗当是作于行旅之中。父亲的死对李调元的打击甚大,其曾一度心灰意冷,时常流露出归隐山林的念头,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彻底否定,如“到底虚名竟何益,如今真是大悲人”(《重经大悲菴有感》),“富贵如云天上看,功名似水月中捞”(《示谭鼎二弟并诸生》)。整首诗的基调是灰暗的,诗人备尝人间冷暖,内心十分压抑,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悲怨之情,同时诗人又自比张禄、孟轲,可见抱负不小,流露出怀才不遇的郁闷。另外,此时诗人在经济上十分拮据,“劝君饮马钱勿投,我正囊空屡自羞”(《题陕州牧雷莲客放鹤小照》),现实的窘境使得诗人发出“柏酒浑难醉,梅花不救饥”的沉重叹息。

  三

  壬辰年,《除夕再迭前韵二首》(是日闻王师平定小金川信,固安司马陈韫山遣人送栗度岁)(卷十三):

  其一

  岁去堂堂不可招,如蛇赴壑缈岧嶤。

  庄周近贷监河粟,种谊遥通讲渚桥。

  且喜旅居无市责,谁言里巷有科条。

  愁颜暂豁还堪欢,四十飞胜递此宵。

  其二

  苦忆云龙几点螺,醒园别后付谁酡。

  梅花空放千堆雪,柏酒难添一匊波。

  妻女连年音渐隔,仆童守岁梦偏多。

  夜阑忽记髫时乐,放学归来着雨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