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比喻表现形式
摘要:《礼记》的论者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借助比喻化陌生为熟悉的功效,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本文从《礼记》比喻表现形式进行初步探讨,将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再对每一类分别从本体、喻体、喻词的角度进行阐释。
关键词:《礼记》明喻暗喻借喻
修辞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运用,《礼记》在语言上既简练又深邃,既含蓄又有一定的文学风趣,正是通过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来的。在《礼记》使用的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中,比喻修辞是使用最多,最具有特点的一种修辞形式。对比喻的定义众说纷纭,但是一致认同的是:“比喻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打比方。利用乙事物来说明其本质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1]P1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个事物比做另一个事物,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刘勰曰:“且何为比?盖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2]P36《礼记》中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将深邃的哲理和抽象的礼学道理说解得具体生动,明白通俗,化陌生为熟悉,化平淡为神奇。“比喻是最早产生的辞格之一,从《尚书》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完全成熟的三大比喻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3]P82《礼记》善于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其所用的比喻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和借喻。
一、明喻
明喻是用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直接显示比喻关系,是比较容易识别的一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同时出现,表示二者的相似关系。”[1]P2这是一种完整的比喻,本体和喻体都会出现,有明显的标志,一般使用喻词“如”、“犹”、“譬如”等连接。
1.《礼器》:“周礼其犹醵与?”
本体“周礼”,喻体“醵”,有喻词“犹”,属明喻。礼需要大家维护才能起到制约作用,二者具有内在的相似关系,这里把周礼比做凑钱饮酒,使周礼变得浅显易懂,通俗平易。
2.《表记》:“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这句话使用了两个喻体“水”和“醴”,通过喻词“如”把本体“君子之交、小人之交”连接在一起,属明喻。论者用具体可感的水和醴作为喻体诠释抽象的君子、小人之间的交情。
3.《经解》:“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
喻词“犹”把本体“礼”和喻体“坊”串联在一起,二者都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有内在的相似关系。作为社会准则的礼,通过外在的约束作用使人们向善远罪,达到儒家的仁治德育的效果。
4.《问丧》:“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坏墙”是墙倒塌的声音,喻词“如”把本体“悲哀痛疾之至”和喻体“坏墙”联系在一起,将惨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通过严谨的比喻修辞揭示出先民对丧礼的重视及其惨痛的表达方式。
5.《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喻辞“如”把本体“善问者”,喻体“攻坚木”,自然地衔接起来。坚木的关节处是比较坚硬的地方,只要避开关节处就十分容易了,善于提问的人会从易到难,层层攻破,经过长久的努力和积累解决重大的疑难问题。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善于提问的原则生动地用攻克坚木的形象表达出来,十分得体,而且合理。
以上这些例子中本体很喻体都出现,都有喻词衔接,属于明喻。英国语义学家查兹在《修辞的哲学》说道:“当我们用一个比喻时,我们想到的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起作用,用同一个词或短语表达出来,其意义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5]P30-31乔治·雷可夫和马尔克·约翰逊在一篇专门从哲学角度讨论隐喻的论文中也写道:“比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另一种经验。”[5]P30-31纵观以上比喻,这些本体和喻体都是不同质的事物,但它们都有内在的相似之处,《礼记》的论者正是借助这点,在驾驭语言时把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从喻体的角度阐发本体,使复杂抽象的礼学道理变得深刻形象。
二、暗喻
暗喻,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很紧密,表示一种相等的关系。没有比喻词,比喻标志不明显,是暗含的。喻体在句子中往往可以充当句子成分,使语言凝练。
1.《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本体是“人不学不知道”,喻体是“玉不琢不成器”,这里用琢玉成器的道理比喻求知学习,巧妙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虽没有使用比喻词,但是比喻关系十分明确。这和喻体选择恰当贴切有很大的关系,琢玉成器是人们熟知的道理,论者用贴切的喻体把学习的道理解说得浅显易懂。
2.《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本体是“德润身”,喻体是“富润屋”,没有明显的比喻标志,但是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进一步和加强内在外在的相似之处。修身进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道德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崇德或重德的精神”。[6]P75儒家把道德视为崇高的境界。修身进德在于主体的心正,真诚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道德高也要拥有一颗真诚的心,时刻提高身心修养,真正做到内外兼修。
3.《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本体是“君,臣,民众,政事,财物”,这五者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元素,正如只有五音和谐才能奏出安详而喜悦的乐音。本句连用了五个事物来作比,没有喻词连接,论者直接把本体说成是喻体,二者关系十分紧密和严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