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文学假定论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1 15:5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安学珍
分享到:

 

  摘要:艺术真实虽然很大程度上来自生活真实,但生活真实并不等于艺术真实。二者之间有内在的统一,但也是矛盾的统一。水中的虾不是艺术,但是齐白石笔下的虾,尽管寥寥几笔,却是艺术。还有中国戏剧中的脸谱,西方戏剧中的面具,古典诗歌中的格律,现代派艺术的陌生化等等,都说明艺术与生活是矛盾的统一。

  关键词:艺术;文学;作家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

  很多文学爱好者甚至艺术家把艺术作品完全理解为按生活来描红反映生活和塑造形象,是不能早日进入艺术境界的主要原因。闻一多先生在《冬夜评论》中说:“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西方也有“逼真不等于真实”的言论。未加创造的简单描摹现实生活的逼真场景,不仅达不到艺术真实的高度,而且给人一种似真似假缺乏内涵的感觉。莱辛也说艺术是“逼真的幻觉”,但不能因为追求生活的逼真,就习惯于照相式描摹生活。歌德也说:“艺术绝不该和现实一样,和自然毫无二致是不能体现艺术的。”要使生活变为艺术形象就不能满足于像镜子一样的逼真。

  艺术的目的是绝对和可能的统一,认识和愉悦的统一。艺术对现实的可能性和审美娱乐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就必须再创造。这就不能局限于逼真,就必须以联想和想象的假定的方式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认识生活又审美愉悦的目的。纯粹的描摹是和艺术的宗旨不相容的。没有假定就没有艺术,不在联想和想象的假定氛围中自由创造,就不能产生荡人心魂的艺术魅力。

  作家对生活的积累和运用并不是来者不拒甚至兼收并纳。生活是原始的不带任何作家倾向性的材料和现象。生活到了文学作品中,必须经过作家情感和理性的选择取舍,吸收消化,整合重组,这就肯定会发生变化,有时候甚至很大。所以说,生活是作家心中和笔下的变相,是作家按照自己个性和思维创造的规则,文学质素的重新安排和凸显,是作家灵魂和生活形态的合二为一。所以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一方面离不开原汁原味的生活,一方面离不开作家本人的天才智慧和创作才情,作品中的真实既是生活的真实,又是作家生活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达芬奇把艺术真实叫做“第二自然”,是因为生活真实经过了作家的才情和个性的再创造,是一种更具有普适性质的真实。马克思也把艺术真实叫做“人化的自然”。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石涛也认为他笔下的山水,已经不完全是客观的自然景物,而是具有自我个性和色彩的艺术家真知真情的艺术真实。

  艺术的真实,不是形而上学的真实,而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只有在假定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尽情发挥和创造。生活不经过一番改造是不能成为艺术形象的。齐白石画虾,经常减少腹下节足的数量,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也经常改动雕像的腰身和手臂,二者不但没有导致虚假,反而达到更高的真实。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艺术的辩证法就这样,为了使生活更像生活,却要敢使艺术不像生活。艺术是假定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作家的劳动对象就是生活中逼真的现实,作家的劳动成果就是把原汁原味的生活现实创造成感人肺腑的艺术真实。对生活素材的再加工必须在假定性的氛围和方式下进行。这种假定性就是文学创造中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夸张虚构。文学创作的真实就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文学要把绝对真实的零星分散的现实生活和逼真现象创造为特殊的、可能的、具体的人情物理和情节经过,这就必须突破和超越真人真事真物的约束。所以曹雪芹就要把真事隐去,却声称自己写的是假语村言。由此看来艺术作品中的生活真实总是要受到艺术假定性的制约和再创造,没有了艺术的假定性就没有艺术的效果和力量。

  要获得文学创造的能力,就是要获得艺术的进行真实虚构的能力,而不是照搬生活的能力。初学写作者如果被生活的原始现象所死死限定,没有胆量和技巧去突破和超越真人真事的局限,他的才能就可能受到限制,他的艺术才华就无法自由活泼酣畅淋漓地发挥。翻开中外文学史画廊,最经典的艺术形象绝大多数都是“臆造”、“臆测”、“臆想”创造出来的,都是一种“逼真的幻觉”。表面上看来不同程度的都有不现实,畸形、荒诞、怪异、夸张的感觉。堂吉诃德、奥勃洛摩夫、浮士德、哈姆莱特、玛丝洛娃、贾宝玉、阿Q等经典形象,都有不现实的怪诞特征,但这却是最为引人思考,最具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地方。没有一点假定性创造的能力,就写不出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我国当代之所以缺乏震撼人心的经典作品,主要原因是要么缺乏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甚至扭曲生活,产生虚假作品,要么跟生活贴得太紧,过分拘泥生活真实,作品艺术力量软弱。普遍存在的倾向是,艺术家缺乏艺术的魄力,谨小慎微地为生活细节所限制,缺乏艺术大家那种酣畅淋漓的假定气魄。

  必须指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假定性和逼真性都是相互制约的,二者之间的对立,在表现生活和作家自我心灵的条件下,在形式规范中统一。不论是真实性还是假定性一旦背离彼此之间的制约,就可能导致艺术分裂,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生命就大打折扣。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