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英美文学的人文传统(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4 15:5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杨尉
分享到:

 

  文学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多重功能,英美文学自然也是如此。英美文学通过不同的文学体裁,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激发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空间,升华人们的道德品质和净化人们的灵魂;通过一定人物的塑造和表现,影响人的意志品质,塑造他们的人格。本杰明·富兰克林给予年轻人的忠告、希腊神话中奥德赛的执著精神、马拉默德小说中莫里斯穷困潦倒仍然坚持犹太教的道德准则,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影响到人的品德修养,人格塑造和意志品质。英美文学同样还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帮助他们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学会与他人认同和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对于自然万物的热爱。这些自然高尚情感的培养同样构成了人文素质内涵的重要内容。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语言基本功对其事业成功固然至关重要,然而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以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往往比其语言能力更有利于其未来事业的发展。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普遍意义和局限性

  英美文学的这种重视人的人文传统是西方文学向前发展过程中必须继承的一种精神财富。同时,这种价值观也有普遍性的价值而能为全人类所接受。中国文化历来也重视人,《尚书》中关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可以说是这种精神的最初体现。《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孔子拜谒完后回家,发现家里的马厩失火了。孔子赶忙问:有没有伤到人?却不去问马匹的损失。在当时,马很贵,而看护马的大抵都是奴隶贱民,在一般王公贵族眼里,马要比人命要值钱的多。但是,孔子先问人再问畜生无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由此也可见东西方文化在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上有着同一性。

  人性的相对自由与解放与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是现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相对于中世纪的社会与文化的根本标志。从文艺复兴到今天为止的西方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其价值导向的主流却变成了世俗式的物欲追求。同强劲的物欲推动力相比,中世纪宗教文明强调的精神理性的力量却显得势单力薄。这两种力量对比的极度悬殊,恰恰是迄今为止乃至未来的西方社会越来越物欲化和功利化的深层文化原因,也是现代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之危机的文化根源。现代人类在享受着文艺复兴以来不断现代化即世俗化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经受着精神与理性失落的心灵煎熬。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西方人文精神畸形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物欲化、功利化和个人主义极度膨胀化的恶果。在全球化进程和西方价值普泛化的背景下英美文学人文精神的弊端也日益彰显。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已经使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所有的人都处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没有任何民族、团体或文化能不与外界联系,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英语教育家王宗炎先生说:“无论哪一种文化或语言,都有优点缺点,不应该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去衡量,而应该互相比较,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同时,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否得到幸存和发展,也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迫切课题。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文学要想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应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对话和交流。新世纪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内涵是,他们不仅应该学习和掌握中国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如语言、文学、历史、政治、艺术、哲学、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知识,还应该了解国外与上述领域相关的人文知识,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中西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培养属于人性中自然健康的情感,形塑自己的人文关怀和人文世界观。因此,我们对英美文学的这一人文传统的渊源和历史要有充分的认识,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期深化我们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新.人文主义的兴起——一个有关史学认识的个案分析[J].世界历史,2003(1).

  [2]管建明.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讨[J].文学教育,2010(10).

  [3]蒋承勇.“旧人”与“新人”的融合——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新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4]蒋承勇,李安斌.“人”的母题与西方现代价值观——人文主义文学新论[J].文艺研究,2005(12).

  [5]王芳.美国文学与美国梦[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0).

  [6]郑立信,顾祖嘉.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7]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