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吴趼人历史小说思想探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22 09:5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金顶桃
分享到:

 

  从这一方案可以看出,为了保证历史小说的趣味性,吴趼人包容了一定程度的"附会"与"虚构"。例如,吴趼人曾尝试引用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来成全历史小说作为"小说"所具有的艺术气质。"为了使历史小说更具有艺术魅力,作者还将武侠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手法引进历史小说。在《痛史》中,作者虚构了一群剑侠豪客、草莽英雄的生动形象,如金奎、宋仁、胡仇、狄琪、岳忠等,描绘了一幅宋元之际广大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悲壮的历史画卷。"

  出于对历史真实的维护,吴趼人也想出了一点补救方法,那就是加"眉批",在小说中进行辅佐性的说明,以避免附会成分对读者的误导。这个方案"可以说是对传统的历史小说理论中争论贵真还是贵虚的一个小结",是吴趼人将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4重视历史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

  如果说克服中国古代史册的弊端以及古代历史小说蹈虚附会的弊病属于技术性问题,那么吴趼人注重历史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则属于价值导向问题,而且是他小说创作最为看重的一个问题。

  吴趼人在思考各地的风俗差异时,将风俗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历史小说的功能联系起来。他说"吾自出里门后,虽未能遍游各处,然久居上海,于各地之风土人情,皆得而习闻之。吾之所闻,以淫风者著,十恒八九,惟吾粤几不知有淫风二字,偶有不贞者,则不负齿于人类。初不解吾粤何以独得此良风俗也,继思之,此亦小说家之伟功。"

  吴趼人甚至把创作历史小说当做改善道德状况的一大法宝,力求通过历史小说来"旌善惩恶"。他说,"吾人丁此道德沦亡之时会,亦思所以挽此浇风耶!则自当小说始。是故吾发大誓愿,将遍撰译历史小说,以为教科之助。历史云者,非徒记其事实之谓也,旌善惩恶之意实寓焉。"而且,他的这种道德教化旨趣是十分强烈的。他不仅期待历史小说能够发挥好德育功能,还期待"历史小说而外,如社会小说,家庭小说,及科学冒险等,或奇言之,或正言之,务使导之以入于道德范围之内。即艳情小说一种,亦必轨于正道乃入选焉。庶几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为德育之一助云尔。"

  极度重视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是吴趼人历史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这为他的历史小说增色不少,同时也招致了批评。例如,鲁迅先生批评吴趼人将晚清国势不振的原因"归罪于社会上旧道德的消灭",在具体的叙述中"近于谩骂",没有做到"旨微而语婉"。可见,吴趼人所秉持的这一小说旨趣太强了,以致在实际创作中做得太过了。

  5结束语

  吴趼人顺应时代潮流,结合自己对社会的思考,拿起笔来针砭时弊,致力于改良社会道德。他重视历史小说的道德教化功能,提倡并践行将历史小说的真实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具有开创之功。他通过撰写历史小说来呼应时势的做法,对当代史学工作者也是个重要的提示。我们当代的史学工作者可以把从"象牙塔"里盗来的"火种"撒向人间,从事通俗史学作品的创作,运用多种形式,实现"研究"与"通俗"的统一,实现"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让史学走向大众,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66.

  [2]魏绍昌编.吴趼人研究资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5,86,142-145,321-323.

  [3]吴泽主编.中国近代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78.

  [4]包绍明.吴趼人的历史小说理论和创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3).

  [5]黄霖.吴趼人的小说论[J].明清小说研究,1986(1).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2007:34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