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辅成先生与人道主义大讨论(3)
接下来周先生用思想史的事实来加以佐证。论述的基本脉络如下:先说明文化问题和人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然,在这两方面中,人是什么却是第一个重要问题”[24]。进而梳理了对“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演进。指出人类对“自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初步答案在埃及人那里已经有了。希腊人算是非常重视“人”或“人的研究”,创造了普罗米修斯这样理想的人的典型。但是,哲学家总是要在人论之上,加上宇宙论、知识论。所以,“形而上学或知识论,才是哲学根本问题”[25]。中世纪注重的是“上帝之学”,也特别注意本体和宇宙,是“天学压倒了人学”。近代之初曾经有过把人当作哲学的主题,出现了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之名。但是由于重视自然科学,结果是“物学”压倒了“人学”。康德将压在人学头上的天学即形而上学划为不可知的东西,存而不论。对人的智、情、意、信分别做了分析,但是讲到总体的“人”的时候,却苍白干枯。对于黑格尔,文章一方面对其《精神现象学》用“精神”来综合地讲“整体的人”,予以肯定,说这“提高了人的创造性才能与人格地位”。另一方面指出,从俾斯麦到希特勒开启了对黑格尔的误解,似乎他不重视人,只重视国家集体。接下来文章着重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法西斯掀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领袖至上’的口号下,死了千千万万的无辜的人!新的文化论,新的‘人’论就是在对这大悲剧感到悲愤下发生的。新的‘人’论作者,不少是亲自参加过、亲自看到过反法西斯战争的。”[26]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的分析,周先生对于新的人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新的人论、人学,是为‘人’争独立人格、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理论;也是想要为‘人’作一个综合的、完整的探讨的壮举,要让人明白,‘人’是我们思想中最根本的问题,过去对于人的研究还不够,对人的重视和尊重还不够。所以,要为‘人’而大叫大嚷。”[27]
文章的末尾提出了对待西方人论的态度问题。周先生提出的口号是,“第一,是研究;第二,还是研究;第三,才是批判”。他还强调在缺乏研究的条件下,“我们对他们的批判过多,未必有好处”。“以政治态度论,他们不是凶恶的法西斯暴徒。我们还怕对他们的批判过度或不恰当,将会变成替法西斯讲话,因为他们的话,主要是为了反对法西斯理论。希特勒党的全名就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法西斯’一词原义,乃是‘社团’、‘集体’。”[28]
关于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关系的短文,写于1996年。文章是用“请循其本”的概念史的考证方法切入主题的。首先考证的是人道主义的观念,指出在14到16世纪出现的势不可挡的平民反对专制的潮流中,民间的先进人士不重天道而重人道,或是从事宗教改革,强调“天国或上帝,就在人的心中”。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是这场运动,最初并不曾标明是人道主义(Humanism)。直到后期意大利人才用“人道主义”一词来专指这场反对专制的潮流。周先生还强调,“现在有人把它解释成18、19世纪欧洲基督教保守派如沙夫慈伯利(Shaftesbury)等提倡的仁慈主义(Humanitarianism或译为慈善主义),抹煞其进步性,从而予以攻击,这是不正确的”[29]。
关于个人主义这一概念,文章的考证指出,在启蒙时代,卢梭等核心人物,“除了宣布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之外,并未自称自己是什么主义”。“无人用个人主义一辞。”[30]首先采用这个词语的是法国的托克维尔。他出于对法国大革命中的“暴民”和罗伯斯庇尔的仇视态度,“于是采用拉丁文Individualis或Individuum(=in+dividuum‘原子’,拉丁文原无贬义)加上ism(主义),来形容英国、法国大革命中的平民(即第三等级)的行动与理论,从而把启蒙运动也看做是个人主义思潮,但不是尊重它,似乎是贬抑它”[31]。托克维尔指责个人主义会弃绝社会、削弱公德,最后会沉落为纯粹的利己主义。由于这一见解适应了19世纪上半期欧洲大陆广大的复辟派的心态因而大为流行。总之,就个人主义这一词语的起源来说,乃是反对法国革命的保守派用于贬抑革命中的平民时所用。
当然,一旦流行之后,立即就有两种或多种的解释与派别。即使在保守派思想家中也有人(如卡莱尔、爱默生等)在正面、积极良好的意义上采用这个词语。周先生强调指出,“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真正的个人主义者或唯我主义者(Egoist)是自私自利的主张者”[32]。
那么自19世纪后半期流传至今的个人主义主要的主张是什么呢?周先生认为,“多半明白主张‘整体依个体而得到理解’‘一切社会生活方式,都是其中的个人所创造,都只能被视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33]。由于个人和国家、集体总是掺混难分,所以就需要看具体的情况。“从历史事实看,在一个平民比较有民主自由的社会中,若有人去讲集体主义,权威主义,一定是不合时宜的,不会有多少人附和;反之若有人生活在国家至上、领袖至上的集权统治下,却去讲个人主义,一定会自讨没趣,甚至被视为‘大逆不道’和‘犯罪’的危险。”所以,看待个人主义要做具体分析,“首先要看它是针对何者而言”,也就是说要看他所处的具体条件。历史上,“有贵族的、保守的个人主义;也有平民的、革命的个人主义。二者的意义可能完全相反。我们万万不可望文生义,随意加以评判”[34]。
在1998年发表此文的时候周先生又加了一段附言,对社会上流行的一种做法提出批评,指出“有人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辞的关系,解释成‘私’与‘公’的关系,恐怕欠妥当”[35]。其论证还是采用概念史的方法。用历史事实说明,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集体主义(Collectivism),是作为自由主义(Liberalism)相对立的词语出现的。双方争论的是经济问题即自由贸易还是保护主义;争论是当权的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争论。所以,“集体主义”一词“与社会上从平民或者是工人间流传的社会主义思潮,并无直接关系”[36]。他还进一步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未提到过集体主义,更没有说过自己的社会主义就是集体主义。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要用集体主义来解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恐怕只能算是某个人的意见,或在某个时期,某个场合的意见。但不是马克思本人的意见,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37]。
这两篇晚年的文章,言简意赅,振聋发聩,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周先生在1980年代那场大争论中现身时所发表的言论的深意。从中也可窥见屡屡遭受批判的老一代学人,在这场意识形态的大争论中的真实心态。
周先生在二三十年前的这些论说,至今发人深省。梳理周辅成先生在人道主义大讨论前后的言说,使人深受教益。老一代学人敬畏学术,事事“请循其本”,从真不从风的高尚品格,感人至深。正是他们依靠丰厚的学养和严谨的学风,才留给我们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遗产。
参考文献:
[1][5]赵越胜.问道者——周辅成文存.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33-134、134.
[2][3][4][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周辅成文集(卷II).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74、76、106、155、156-157、157、158、107、108、108、109、117、120、71、155、120、121、158、159、368、368、369、370、371、371、469、470、470-471、472、472、472、473、473、47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