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谈文字狱之——“乌台诗案”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3 17:0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肖皇波
分享到:

 

  摘要:文字狱是专制政体下统治者出台的一项文化政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对于文人的创作,它更是一种束缚。“乌台诗案”是一场由诗文引起的文字狱,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乌台诗案”发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及导致其发生的种种原因。

  关键词:文字狱;苏轼;乌台诗案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01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当时苏轼被抓押送到汴京,就是被囚禁在御史台的监狱内。且这一场文字狱是由诗文引起的,于是便有了“乌台诗案”这一名称。

  一、“乌台诗案”发生所处的特殊背景

  北宋的文字狱多是与政党的斗争有关,从熙宁二年(1069)到九年(1076),是王安石的当政时期,王安石主张变法,“变法的动因”,周谷城说“不外两者,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此两者又互为因果:辽、夏的压迫愈甚,则宋室为要养兵,筹饷,派役以抗战,自然日趋贫弱。宋室既日趋贫弱,则愈感觉得辽、夏压迫之甚。在此内忧外患相逼而至之时,乃有变法图强之举。”1而王安石推行的变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同时也触犯到了不少人的利益,招来了朝野各界的不满。朝野中的官员渐渐分裂成了新党和旧党两大敌对势力,从神宗熙宁二年(1069)到徽宗崇宁元年(1102)的三十三年间,历经了三皇帝两太后,新旧两党不断地更替着受到朝廷的重用,导致了北宋的政治在此期间陷入了混乱的党争之中。

  新旧党之争,熙宁七年(1074)春,由于自然原因,天下久旱无滴雨,百姓流离失所,旧党中人郑侠乘机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2这样的诬陷对王安石而言或许真的很冤枉,不久新党发生了内哄,王安石被罢免了宰相的职位。至元丰八年(1085)神宗故世,哲宗继位,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新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似乎一切的形势对旧党都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此时旧党内部却因为意见不同而产生了分歧,最后旧党分裂,新党又有了抬头的机会。新旧党之争,为了将对方整垮、扳倒,新旧党便开始在文字上痛下工夫了,精心研究,势必要从文字中挑拣出各种敏感的字眼,罗织罪名,构筑文字狱,以图击败对手,使对方全军覆没。乌台诗案便是这样的政治环境下的一个悲惨的产物。

  二、“乌台诗案”发生的诱因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写成《上(神宗)皇帝书》,列举自古以来君主辅相治国纲纪方面的利弊得失,证明“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深浅,而不在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而不在于富与贫”。针对于当时王安石兴起的变法风潮,他提出九个字的救世方针:“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出自《宋史·苏轼传》)在《宋史·苏轼传》中有记载:(神宗)问:“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待物之来,然后应之。”即苏轼认为神宗治理朝政现存在的问题是:“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苏轼的上书基本上否定了变法,从而招致主张变法的王安石的极大不满。从此王安石和苏轼结下了仇,王安石总是会寻求一切可以铲除苏轼的机会,在苏轼任职为权开封府判官,恰逢开封府考试进士,苏轼主考,发策问“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出自《宋史·苏轼传》)的原因,这其中影射王安石鼓励神宗独断专任,将败坏国事。

  三、“乌台诗案”中的“罪诗”

  新党搜集到苏轼大量的诗文,被指为“谤讥”的诗句中,有的是描写百姓生活的疾苦,从中反映了新法实施存在的一些弊病。例如《山村绝句》五首中的第一首:

  烟雨蒙蒙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

  第二首:

  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山中食无盐。

  前一首诗苏轼本人交代:“此诗意言是时贩私盐者多带刀杖,故取前汉龚遂,令人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刀佩犊?’意言但得盐法宽平,令民不带刀剑而买牛犊,则民自力耕,不劳劝督,以讥盐法太峻不便也。”后一首苏轼本人做的解释是:“意言山中之人饥贫无食,虽老犹自采笋蕨充饥。时盐法峻急,僻远之人无盐食用,动经数月。若古之圣贤则能闻韶忘味,山中小民岂能食淡而乐乎?以讥讽盐法太急也。”(出自《东坡乌台诗案》;下同)这两首诗反映的都是盐法的弊端,这些对于变法的新党而言,是决不容许的,所以这两首诗被放到了“谤讥”新法的行列中。

  文字狱的显著特点是人们会断章取义的摘取出诗句中的敏感字眼,从而这些文字就会被指含有影射的意思。在“乌台诗案”中,新党搜集苏轼的诗文,指其通过诗文“谤讥”新法。就连苏轼的一些应酬赠答的诗篇,诗句中流露出的消极情绪,本是文人常情,然而也未能幸免,依旧被套上罪名。例如《题风水洞》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