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莎士比亚忧患意识在《麦克白》中的体现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3 17: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徐莹
分享到:

 

  摘要: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以《麦克白》最为惊心动魄。他在《麦克白》中塑造了麦克白这个弑君叛道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对道德重构的渴望以及深切的忧患意识。本文主要探讨莎士比亚的忧患意识在《麦克白》中的体现。

  关键词:莎士比亚;忧患意识;《麦克白》

  作者简介:徐莹,女,吉林通化人,通化师范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01

  莎士比亚是一代文学巨匠,他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他不同的创作时期,他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以及他的思考。莎士比亚前后期的创作都关注了人性,但后期作品对人性的态度更为谨慎,他认为没有道德的人性扩张只会带来悲剧。《麦克白》在四大悲剧中最为惊心动魄,处在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矛盾加剧,所谓的伊丽莎白盛世成为历史,新建的王朝更为反动,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莎士比亚的思想矛盾加深,他的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相冲突,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人性。《麦克白》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我们分析这部悲剧时,要从作品主人公麦克白身上透视作家的思想。

  一、人性的悲剧

  《麦克白》作为四大悲剧之一,是最动人心魄的,这与其对人性的独特拷问密不可分。这部悲剧取材于古苏格兰一个弑君谋杀的故事,作家通过借古喻今,展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逐步蜕变为暴君的轨迹。麦克白的转变令人猝不及防,作家从最潜在的本能入手,将人性的善与恶、良知与野心、魔性与人性等展示出来,让读者从人性的复杂性中领悟到悲剧必然发生的深层原因。麦克白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军,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全国称颂的英雄好汉,是王国道德的楷模,但由于他的贪婪造成了他的悲剧。国王邓肯的臣子迈克唐瓦尔德造反,要谋夺皇位。邓肯年迈,儿子又年幼,皇位面临危险,幸亏麦克白英勇善战,在镇压反叛和抵御外敌侵略中立下了卓越战功。麦克白解除了苏格兰面临的危难,成为国家的英雄,受到国王的赞誉和册封。当麦克白与另外一位大将班柯凯旋归来时,路上遇到三个女巫,女巫蛊惑说:麦克白以后会成为国王,班柯的子孙要做国王。班柯对此并不在意,而麦克白内心的平静被打破了,他的贪婪本性开始慢慢苏醒。国王邓肯授予麦克白最尊贵的考特爵士称号,对这些麦克白说:“接受我们的劳力是陛下的名分;我们对于陛下和王国的责任,正像子女和奴仆一样,为了尽我们的敬爱之忱,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1这表明麦克白的良知、道德尚存,他知道为人臣子就要尽忠尽责,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同时这也与以后人性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悲剧效果。麦克白的荣誉,麦克白所住的美丽的城堡,都是国王对麦克白的赏识,这是和谐、美好的画面,而一旦道德沦丧,人性泯灭,这些东西将不复存在。

  麦克白希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他有野心,有欲望,在开始他想用正当手段达到这些目。但在女巫和其夫人的蛊惑下,他的雄心慢慢蜕变为野心,并不断地发展。自此,麦克白陷入了自我矛盾中,内心的善与恶不断的搏斗着。虽然麦克白想取代国王,但对杀国王有很大的忧虑。他的夫人怂恿他杀国王时,他意识到:“我们树立下血的榜样,教会别人杀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酒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耽而死,这就是一丝不爽的报应。”2纵然麦克白的内心在斗争,但此时的麦克白是清醒的,我们能看到他是遵循君臣纲常的,他知道邓肯到他的城堡做客是信任他,他对国王邓肯充满了感激之情,并且他也知道,如果弑君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这是还残存着作为臣子的良知,明白臣子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因此,是否把自己的弑君想法付诸实践,他很是犹豫,良心的谴责使他痛苦万分,这是麦克白人性中的善与恶对抗中带来的苦闷。但麦克白夫人给他灌输的是超道德的思想,她怂恿自己的丈夫走上犯罪之路,当他将屠刀举向邓肯时,他的人性悲剧由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麦克白杀害国王邓肯后,他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从一个国家英雄变为杀害国王、杀害朋友的恶魔。他的人性悲剧主要通过弑君篡位、迫害臣属、为稳定权位屠杀麦克德夫一家的恶性完成的。弑君后麦克白做了国王,虽然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但此刻的他胆小如鼠;虽然他曾战功赫赫,但现在的他功名尽失,只剩下一些无谓的渣滓。为了巩固王权,他杀人成性,提防一切人,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他的道德观也发生了变化。至此,麦克白沦丧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拷问与思考,都贯穿到对主人公麦克白内心世界的挖掘上。莎士比亚没有简单地将麦克白“鹅”化,没有直接表达出自己对人性的善与恶的看法,而是借助麦克白这个人物形象,将人性的问题凸显出来。弑君后,麦克白的精神世界崩溃了,他不断地说:“不要再睡了,麦克白已经杀害了睡眠。”3麦克白为了夺取王位,杀害国王,迫害大臣,失去了心灵的安宁。莎士比亚赋予麦克白人性的善,具有英勇、干练、野心勃勃的气质,但当他的野心复苏时,作家又赋予他双重角色,当麦克白犯下滔天大罪时,他内心的良知与道德又不断的折磨他,我们从他冷酷的外表下看到了他空虚、恐惧的内心世界,这是他未泯的良知在流血,使他备受精神折磨与煎熬。

  二、道德的重构

  麦克白的悲剧有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造成他悲剧的内因是其灵魂深处的野心,外因是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女巫的预言唤醒了他的欲念,麦克白夫人又煽动着他的欲火,摧毁了他人性中残存的一点美好,他失去了信仰,失去了道德。在如愿以偿后,换来的不是一生的荣华富贵,而是生活的恐怖,他自己亲手把自己给毁了,输掉了人性中的善,身上背负沉重的十字架,还要忍受内心的煎熬。我们在思考莎士比亚对人性的拷问时,不能忽视他要表达的另一主题:道德的重构。虽然莎士比亚对现实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他希望通过作品引导人们重构道德、信仰。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安排邓肯的两个儿子、班柯的儿子、麦克德夫本人的成功出逃,是别有用意的,他们逃出魔掌,是重建新的信仰,重建道德世界的希望,这是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体现。

  注释:

  [1]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18

  [2]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24

  [3]莎士比亚悲剧集[M].朱生豪,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397

  参考文献:

  [1]《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熊晟钰.论《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2010(6)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