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特点与问题
(一)使用范围小,无文字,基础先天不足。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需要以语言和文字作为传播媒介。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绝大多数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这些语言大多已经逐步退出了使用范围,甚至基本消失殆尽,很多民族除了个别老人掌握民族语言,年轻人基本上已经不使用本族语言进行交流。以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为例,该民族有语言无文字,而且据2006年调查统计发现,能够掌握该语言的仅有22人,占全民族人口的1.49%,且都在年龄50岁以上。其中能够掌握比较完整句子的仅有3人,能掌握一般单词和句子的3人,掌握个别单词的16人。从这一点可见,作为民族语言该地柯尔克孜语已经失去了交流的功能,其日常交流已经被汉语替代。新闻传播事业是大众传播事业,因此需要有普遍人群掌握同一语言,才能进行广泛传播,从这一点上看,黑龙江部分少数民族因为语言传播范围十分狭小,因此不具备发展新闻传播业的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即使有语言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其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也已经基本失去了新闻传播功能。以满语为例,尽管满族在黑龙江省有广泛分布,且在历史上有过较为成熟的语言文字,保存有大量满文历史文献,但时至今日,满语和满文已退出了满族的日常生活,更多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就全国而言,满族人口虽有1000万,但能够掌握满语和满文的人却只有黑龙江三家子屯和瑷珲等地的几位老人。为抢救满语和满文,黑龙江省曾专门扶持黑龙江大学成立满语研究所开展研究,并在满族聚集地开办满语小学,但是目前这些举措依然难以解决满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这个层面而言,尽管像满族这样的民族有文字,但是因为掌握人数极为有限,也基本上失去了发展新闻传播业的能力,因此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可谓先天不足。
(二)起步时间虽早,但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是中国最早被解放的地区,因此这里也成为党的民族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以朝鲜族报纸为例,1945年10月,牡丹江朝鲜民主联盟创办了《人民新报》,1946年5月,哈尔滨朝鲜民主联盟创办了《新民日报》,这都是解放后朝鲜族最早的民族报纸。截止到2009年的《黑龙江新闻》,黑龙江民族新闻事业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与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经营最好的《黑龙江新闻》为例,其每期销量维持在6万份上下,其发行量仍处在较低水平。从产业规模来看,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广播电视几乎没有广告收入,其日常运营全靠政府投入,加之设备落后,历史负担沉重,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程度十分有限。从长远来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事业,暂时难以摆脱发展程度低的境遇。
(三)结构不合理,布局亟待改善。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布局和结构仍不合理。首先,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分布比例失衡。截止到2009年,黑龙江省有少数民族53个,人口近2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有蒙古、满、朝鲜、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为4.3万,其余民族人口均不足万人。但在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业主要集中在朝鲜族,蒙古族仅有杜尔伯特自治县开办有蒙古语广播,其他民族均没有开设民族报刊、电视或广播。因此,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实际上仅有朝鲜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规模。在地区布局上,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业的布局也亟待改善。目前朝鲜族报刊、广播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哈尔滨地区,而相对朝鲜族聚集地牡丹江、东宁等地区,新闻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同样,蒙古族仅有杜尔伯尔一个县开办蒙古语广播,而黑龙江西部靠近内蒙古的地区,没有蒙古语广播电视,蒙古族受众难以收听、收看到电视节目。此外,目前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主要集中在以《黑龙江新闻》为代表的朝鲜族报业上,而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发展,几乎为零。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未来的发展仍需要黑龙江新闻人的努力。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扶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根本。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在近几十年,随着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加之少数民族地区不断现代化,原生的民族文化资源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新时期少数民族面临的新的任务。少数民族新闻事业是建立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基础之上的,试想如果没有民族文化作为根基,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也不能得到发展和壮大。而民族文化中,语言和文字又是传承民族文化最为关键的环节,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问题也恰恰在此。这是导致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二)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好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重视,做好规划。近年来,黑龙江省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不断加强,尤其是重视保护民族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将重点扶持一批少数民族文化项目,其中重点扶持朝鲜族的《黑龙江新闻》。新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业,由于设备更新快,投入大,需要政府做好前期资金扶持,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应进一步改革思路,打造民族新闻业的品牌。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正因为其发展早,导致少数民族媒体历史负担重,设备陈旧,人员结构不甚合理,创新意识不强。这些问题暂时难以得到根本改变。但可喜的是,近年来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媒体已经开始不断改革和创新,诸如朝鲜族的《黑龙江新闻》,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影响力不断提高。相信未来,黑龙江的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一定会不断发展,创立民族的新闻品牌。
(四)加大少数民族新闻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黑龙江省尚没有高等民族院校。特别是新闻教育领域,只有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科设置较为完备,但还没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开展新闻人才培养工作。在少数民族新闻教育方面,黑龙江省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合作,从而导致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新闻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少数民族媒体从业人员数量少,其专业素质和媒介素养仍需进一步提升。未来黑龙江省可以进一步在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开设少数民族班,有针对性地培养定向招生的少数民族新闻从业人员,这一举措从长远来看,必将有助于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
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起步虽早,但仍有巨大的发展困难。这些困难既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发展与变异,也与黑龙江省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连。保护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是促进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民族新闻事业的发展又必将促进本省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
【《黑龙江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下)】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